没经验的烧火工粥都能煮糊了,而有经验的,却能仅靠几根柴火的合理分配炖熟一只鸡!中间都不带掀盖子的!
点评完了之后,师雁行又亲自做了个经典家常菜:
干煸豆角。
一群小徒弟都围着看得如痴如醉。
好羡慕啊,我们什么时候也能跟师父似的这么举重若轻?
她加糖加盐都一点儿不掂量的,好像就是随手那么一捏就准了!
一盆酸菜鱼,一盆红烧狮子头,姑娘们再快手快脚炒几个简单的时蔬,再加上干煸豆角和一个汤,都是巨型分量,就是今天大家的晚饭了。
一群大小干饭能手,足足一筐的炊饼回回见底,保准连个渣渣都不剩。
众人陆续离席,胖妮儿还在领着几个小姐妹用仅存的一点炊饼皮挨个盘子蘸汤吃,抹得贼亮。
若说没吃饱?
倒也不是。
可,可那么那么多好吃的肉汤,油汪汪的,白倒了多可惜啊!
江茴每每看了都感慨:
自从这几个孩子来了,家里刷锅刷盘子用的草木灰都少了。
第108章列席
师家好味分店西点销量一般,熟客还是愿意往周遭环境更繁华的本部去,这似乎成了一种习惯和坚持。
因此分店内便没有单独砌烤炉,只是每日从本店运过来一些贩卖,如此两不耽搁。
二楼也没有做包厢,全都弄成了方桌和长凳。
额外添置几架屏风,若有讲究些的客人,靠墙拉起屏风就是个相对私密的独立空间了。
如此一来,分店的实际容客量几乎能达到本部的二点五倍。
自助餐对中层消费者的吸引力颇大,甚至有些比较富裕的客人好奇尝过之后,也频频使唤仆人过来打饭。
毕竟不是谁家都养得起好厨子的,与其死要面子混吃自家的,倒不如从外头买着吃,新鲜又美味,还省下一笔厨子供奉的大开销。
虽格调和单位利润略逊色于本部,但分店群众基础广大,翻桌率高,照这个势头下去,保不齐最后谁盈利更多。
已是九月下旬,即后世公历的十月底十一月初,早晚微有霜冻,呼吸可见白雾,江茴督促着师雁行和鱼阵换上夹袄。
如今天气冷了,也不好再叫胡三娘子步行送鱼阵去上学,难熬不说,看着也不像话,便坐车去。
家里又买了两头牲口,如今已有三头了。
平时两头用来拉磨,研磨卤味粉料,另一头单独养起来,预备着家人出行。
总不能一旦有人外出,作坊那边就放了空。
江茴每每盘账都会照常唠叨,“多了两张嘴,开销也大起来……”
牲口吃得比人多多了,虽不吃肉,可时不时也要喂些上好豆渣,或专门购置草料,如此方能膘肥体壮。
师雁行就笑,“瞧你这财迷样儿,幸亏没听你的话买马。”
江茴脸一红,头也不抬,“去你的!”
之前添置牲口时,江茴就说,如今师雁行好歹也是能跟知县大人打交道的掌柜了,又要入商会,再坐骡车总觉得有失身份,不如买匹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