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至于劳动力,朱高煦毫不担心——这个时代只要给钱,就不愁找不到人干活。
在明朝,普通百姓每月能挣五百文铜钱,就已经算是高收入阶层;手艺人或工匠为朝廷效力时,月薪达到一两银子就算是不错了,这相当于后世几千块人民币左右的购买力。
尽管收入不算很高,但由于物价低,人们通常不会有饿死的风险。
粮食危机多数是因为土地集中到少数豪强大户手中所致,所谓的粮荒,实际上并不是缺粮,而是握有粮食的人不愿出售罢了。
而解决方法,莫过于让老百姓有钱买粮,这样可以部分缓解土地集中的影响。
当然,朱高煦将来必定会针对这些社会问题推行一系列改革。
“殿下,按您的安排,这片厂房大约再过半个月就能建好了!”
“不知您打算招工的工资怎么设定、怎么发放呢?”
秦征陪在朱高煦身旁查看施工进度时问道。
“每月支付一两银子作为工资,进厂需签订合同,工资定时发放。”
朱高煦思索片刻便定下了月薪标准。
“每个月给一两银子?会不会太多?按这个标准,初期招募一千人,单是工人工资就需要花费一千两银子!”
秦征惊讶地表示,在他看来,五六百文(约半两银子)已经绰绰有余了。
“你有没有想过,这一千两银子究竟能帮我们赚多少利润?”
“如果百姓没钱,如何消费?没有消费,商业和经济又怎么能发展起来?”
“你以为多发给他们点银子他们就会永远拿着不用吗?用不了多久,那些银子还会通过其他方式回到本王手里!”
“做生意嘛,眼光得放长远点才行。”
朱高煦严肃地向秦征解释道。
“属下明白了!”
秦征虽然不太懂这些道理,但他觉得朱高煦分析得头头是道,心中暗自佩服其能力之强。
“高煦,你这些见解都是跟谁学的?”
“朕都没想到你会有如此见识!”
朱元璋的声音突然在朱高煦脑中响起,语气充满意外与欣赏。
“皇爷爷,在你眼里,孙儿可还是当年那个爱闹腾、不学无术的小坏胚子?”
朱高煦反倒是带着笑意问道。
朱元璋沉默……
得了,这一句又把话题给堵死了!
这逆子啊,一天不挤兑他自己都不舒坦!
“秦征,最近你去联络城里的商贾和商业世家,三天后让他们到汉王府来,本王要与他们商讨一笔生意!”
朱高煦随口吩咐道。
“殿下莫不是打算借助这些人将产出的精盐销售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