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宋朝小娘子从食肆到首富阅读 > 第三十六章 开业(第1页)

第三十六章 开业(第1页)

第三十六章开业

樊楼开业前两日,沈明琪特意编了一首朗朗上口的《樊楼歌》,唤来十数个总角孩童,每人给了二十文钱,教他们在汴京的大街小巷传唱。

童声清脆,词句简单易记,不过半日,城中便隐约飘荡起樊楼新曲的调子。

到了开业当天,樊楼门前早已围得水泄不通。

只见杂技艺人各显神通,扛鼎走索、吞刀吐火,惊得围观百姓阵阵喝彩,掌声如雷。

而此番开业最引人瞩目的,还属那小推车试吃一策。

沈明琪命人在制好几辆精致小推车上,每辆车头悬“樊楼”二字招牌,左右两侧却不像寻常食摊那般简单,而是缀满用绸布精心缝制的食物玩偶:

包子圆润饱满,炊饼酥黄可爱,红烧肉更是逼真得似能嗅到酱香。

这些玩偶,皆是沈明琪亲手缝出雏形,再请城中绣艺精湛的绣娘一一仿制完成,栩栩如生,远远望去便觉趣味横生。

车上摆满试吃的佳肴:热气腾腾的羊杂汤、皮薄馅足的“蟹黄”包、清爽滑嫩的蝌蚪粉、晶莹剔透的水晶脍等等美食。

盛器也极讲究,银碟映光、琉璃碗溢彩,分明是街头试吃,却俨然有樊楼正店的品韵。

东京官员每日五更天便需赶早朝,常常来不及用朝食,待辰时下朝早已饥肠辘辘。

沈明琪早瞧准了这一点,命人将一部分小推车沿御街隔段摆放。

才下朝的官员们骑马乘车途经此地,皆被香气吸引,试吃之后更是食欲大开,索性直接转往樊楼用餐。

在其他地方的小推车,寻常百姓亦被这新奇吸引,纷纷围拢来看。

伙计笑容满面,殷勤递上小碟请众人品尝。

一口下去,无人不点头称好。

有人叹道:“这蟹黄包鲜美如此,定不便宜罢?我等怎吃得起?”

伙计早得了沈明琪亲授的话术,当即笑答:“客官有所不知,这并非真蟹黄,名曰‘赛螃蟹’。是以咸蛋黄并其它食材精制而成,味道几可乱真,价却不足蟹黄十之一二。咱们东家特意嘱咐,定要让百姓们也尝得起樊楼的味道!”

人群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人高声道:“两年前我在宰相府帮工,曾偷尝过一口蟹黄包,就是这个味儿!绝错不了!”

伙计趁机再道:“这位官人识货!咱们这‘赛螃蟹’就是以假乱真之味!东家常说,佳肴不该只供高门,百姓也值得一份热腾腾的鲜味。”

说罢又扬声道:“今日开业大吉,第一百位踏入樊楼的贵客,赠‘金旗’一面!持旗者当日所用菜肴分文不取!”

“真的啊!那我高低要去尝尝。”

“对对对,我去叫上我家娘子,一道去樊楼尝尝鲜!”

众人愈发雀跃,纷纷呼亲引伴,欲往樊楼尝鲜夺彩。

除了各色佳肴,美酒自是樊楼不可或缺的重头戏。

沈明琪早命人在楼前搭起一座高台,办起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品酒盛会”。

她深知“酒香也怕巷子深”,她巧费心思,将数十把酒壶如玉阶般次第排开,每一壶后皆立一位手持乐器的舞伎。

衣裙色彩依酒性而异,醇烈者伴深红,清芬者配浅碧月白,连发髻式样也随酒意变幻,或高挽如云,或低垂若瀑。

第三十六章开业

琴瑟隐隐,笙箫渐起,过路的行人无不驻足。

还未品酒,先已醉在这声色相映的风雅之中。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