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工资到位歌坛都被我干废了 > 第317章 结局篇最后的信(第1页)

第317章 结局篇最后的信(第1页)

世界不总是以死亡,宣告一个人的命运,正如大部分的小说,都会以主角的顶峰作为结局。

2055年夏天,我偶然在家里找到了顾淼的专辑,来回翻覆摩挲了很久。可能因为是用卡纸盒子装的,从表面来看,它没有什么灰尘。

我拿着它,兴奋地像孩子拿着个玩具,是的,我总是爱这样摆弄,那些神秘且不知来历的新鲜玩意。

并且根据这张专辑,还有封套上面的签名,我产生了许多奇妙的联想,编织出了无数背后的故事,但却没能舍得拆开它。

不过,当时出版社有个编辑,他怂恿我去找黑胶唱片机器:“……去听听顾淼的歌吧,这可是三十年前就消失的传奇歌手,从那以后就没有像样的人类歌手了。”

我的脑海轰地一下炸开了,想起来好几部电影和纪录片,讲的似乎都是关于他失踪的后续。

我确实听进去了。

中古cd店的墙上,并排悬挂着大概二十到三十张各具风格的唱片,柜子里还有更多,但只是墙面,我就找到鲜少的亚洲面孔。

还有那张一模一样的专辑,在室内光的辉映下,宛如乍亮的天色,封面波光流泻,展露无遗。对于我这样,沉湎于文字的小说作者而言,音乐并非是一种能令我激动的艺术。起码,它常常居于末席。

然而,胶片机在响,真实实面对顾淼的这样复古、瑰丽和情感组成的音乐世界后,我仿佛穿越时空,被他展现出的一切深深吸引。

就像这里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宁愿漫无目的地流浪,也不愿在熟悉的地方被囚禁。”

顾淼的消失发生在2025年夏天,那是虚拟偶像技术达到巅峰的一年。

那天,他在格拉斯哥的最后一场世界巡演结束后,走进了后台休息室,然后再也没有走出来。安保摄像头记录了他进入房间的画面,却没有捕捉到任何人离开。当他的经纪人沈真在演出结束四十分钟后推开门时,房间里只剩下一杯半满的威士忌和窗户上轻轻摇曳的窗帘。

调查持续了三个月。警方搜寻了整个苏格兰,再扩展到欧洲各国。社交媒体上掀起了“寻找顾淼”的风暴,粉丝们自发组织搜寻队伍,戴着印有他肖像的徽章走遍世界各地。但除了几则被证实为谣言的目击报告外,再无任何线索。

一年后,苏格兰警方正式宣布结案,将其归类为“失踪人口,疑似死亡”。

这就是为什么我开始写那本书,《水中幻影:顾淼传》。也许是出于对一位艺术家的敬意,也许是因为他的音乐曾在我最黑暗的日子里给予我慰藉,又或许,仅仅是因为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缝隙中。所以我花了三年时间追寻他的足迹,采访他的朋友、同事和家人,收集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录音、手稿和照片。

沈真是最后一个接受我采访的人。那是在京中的一家小茶馆,窗外雨水模糊了整个城市的轮廓。他的眼睛里有某种我无法解读的情绪,既像是悲伤,又像是一种隐秘的平静,我在猜测因为顾淼的事拜访他的刹那,对方会是怎样的心情。

“你知道吗,”他对我说,手指轻敲着茶杯,“有时我觉得顾淼从未真正存在过,他只是我们集体想象出来的一个幻影。”

“你是说,像虚拟偶像那样?”我问。

“不,”他摇头,“比那更复杂。虚拟偶像是技术的产物,而顾淼……他是我们对真实的渴望创造出来的。在一个越来越虚幻的世界里,我们太需要相信某种纯粹的东西了。”

这段话成为了我书中的结尾。《水中幻影》出版后,意外地成为了畅销书,被翻译成十二种语言。评论家称其为“对逝去时代的挽歌”,“致敬传奇歌手一生”。我参加了无数场签售会,回答了无数个关于顾淼去向的问题,但我能给出的答案永远是那句“我不知道”。

因为我确实不知道。没有人知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