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回乡种田唱歌作 者左牵羊 > 482 文英来了(第2页)

482 文英来了(第2页)

百人、千人、万人计划,其中百人和千人是引进国外人才的。

万人计划是立足国内支持本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

三个计划里万人最难进,代表”

国家需要特殊支持的人才“,这是真正能代表国家层面上的人才计划。

入选者年龄有严格的要求,领军人才基本50岁以下,拔尖35岁以下,主要目的是为国家培养未来10——20年内的人才。

计划通过十年时间,遴选出一万人,所以叫万人计划。

即便是长青生物的韦博士,也没资格入选万人计划。

主要是年纪过了,以韦博士的水平,应该奔着长江学者去。

而文英就入选了万人计划,35岁以下“青年拔尖人才”

这又公派出国,访问进修三年,回国之后到哪里都是香饽饽。

那些国字头的科研单位,大型国企,私企上市公司。

骆一航感觉自己这边还真不一定比得过。

所以才会非常不要脸的把条件都传出去,满世界嚷嚷,就为了让文英抹不开面子。

这叫君子欺之以方。

——

喝茶聊天的时候,骆一航又重申了一遍自己开的条件。

研发资金不设上限、不过问具体研发工作、研发方向一起商量、成果获利共享。

其他什么命名权啊,人事建议权啊、物资调配权啊,该有的都有。

482。文英来了

甚至连生活条件。

“不知道文师姐是想住村里还是住城里,住村里的话方便,房子我已经安排好了,重新装修过,电气水网都齐的,就看你喜欢什么样的家具电器,装进去就能住。”

“城里的话热闹些,也不远。

我买个房,再给你配個车,上下班也方便。”

工资根本就没提。

这种级别的人才,不止着工资吃饭,那就是个生活费,签合同的时候,文英说个数,骆一航直接签就对了。

这一串条件,可以说非常优厚。

文英自从回国之后,齐若木就成天在她耳边叨叨叨。

再加上之前培育“小满一号”

豌豆的时候,跟时娟,跟清音农业这边也有过接触。

今天见了小骆总,又这么有诚意。

文英答应先看看。

看看?

看看就走不了咯。

骆一航带着文英,在田里温室各处看了一遍。

结果就跟长青生物的韦博士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