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清妖 长毛 > 第105章 赵有禄何方神圣(第1页)

第105章 赵有禄何方神圣(第1页)

人材,要自己培养。

不过文武双全才能扛住老太爷家的催收队,要不然爆通信录也烦。

安徽政务培训学堂是赵安用于培养文臣的机构,武将如何培养呢?

赵安很想趁热打铁再办一所安庆讲武堂,然而“体制”不允许他办军校。

满清也没有军校这一概念机构,中央军八旗采用的是世兵制,旗人子弟天生就是军人,军事技能为家族传承,说白了,就是老子教儿子。

八旗内部所设的官学也是以教满、汉、蒙及儒家经典为主,虽然骑射训练是必修课,但与后世的军校教育是两码事。

武科举考试考的也是个人武艺,与指挥军队、运用战术、步炮协同无关,选出来的也是“武夫”,而非“将才”。

便是满清有军校,也不可能让一个地方官开办。

私开军校跟写“清风不识字”有何区别?

八旗那边高级将领主要看出身,绿营这边一个士兵想当上将领除了在战场上自个磨练,别无它途。

压根没人教。

汉人就是自个悟出来成功当上军官也无法获得清军的统帅职务,只能作为旗员的下手使用。

如现在福康安身边的杨遇春。

发展工商业为的是财,可造反光有银子不行,必须要有人——一支军事技能点满的军官团。

无法开设军校,如何解决军官团培养?

赵安有点犯愁,秘密搞肯定不行,因为他需要官方身份的掩护,不可能一开始就告诉这些将来的军官咱们学习是为了造大清反的嘛。

凡事都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你们先学,等白莲教起义后上战场实践,打出威风来保得赵校长平步青云上殿都能带刀,反不反也就由不得这帮军官了。

谁让你们叫校长的。

不过赵安思来想去还是将军校这一概念搁置,决定先把安徽绿营的“人事权”拿到手中。

绿营那帮军官,尤其是淮南绿营、抚标这帮将领前番杀良冒功,胡作非为,赵安可是记在心里的。

只是为了稳定,暂时没动他们而已。

如今自己有双眼花翎、遏必隆刀、黄马褂三件“神器”在手,于安徽的地位已经稳固,是时候拨一拨绿营这副算盘珠子了。

在此之前决定先争取一个人的支持,若无此人支持,不仅他的“新政”将事倍功半,甚至寸步难行,就连他对绿营下手也会很困难。

这人便是安徽按察使,被人恭称为“臬台大人”的张诚基。

张诚基执掌一省刑名、驿传,权柄赫赫,若他对赵安心存抵触,也无须明里直接对抗,只消暗示手下对那些积极响应新政的商人照章办事、严加稽查,便足以令商人们胆战心惊,刚刚被赵安燃起的热情顷刻间便能被浇灭。

赵安想动绿营将领也要通过此人,因为只有按察使司衙门才能动用“司法”程序,也才能避免赵安被人联想“抓军权”。

形象一点讲,某绿营军官杀良冒功,强抢民女,苦主上告,按察使司衙门启动程序,赵安这边就只需配合,无须亲自动手。

一个案子说不定就能牵涉一批绿营将领,比赵安一个个的弄要快多了,且程序正义无瑕疵。

只是现任安徽按察使张诚基对赵安似乎抵制,赵安到安庆上任都过了好几天,弄出的动静也不小,可这位张臬台身体始终抱恙,一直没有照规矩到藩司衙门同赵安会面。

对此,赵安心知肚明,这位张臬台多半是见自己圣眷优渥,不敢公然对抗,索性称病不出暂避锋芒。

换位思考究其根源的话,当是张诚基那根深蒂固的优越感在作祟——他乃正经科举出身、两榜进士,瞧不起赵安这捐纳杂途起来的“幸进之徒”合情合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