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清之奥,炼神为妙。神为性体,虚空为窍。炼神之法,定慧双交。于定中慧,慧而不骄。神满太虚,灵光闪耀。此章阐述炼神之法,通过定慧双修,使神得到锻炼和升华。修行者需在静定中培养智慧,以智慧观照自身,使神逐渐圆满。
第十三篇:《玉清化形章》
玉清之奇,化形为奇。形随神转,神妙形移。以神炼形,形神相依。内炼五脏,外塑身姿。形神俱妙,超凡入圣。此章讲述化形之法,认为通过神对形的锻炼,可以实现形神的升华。修行者在意念中对五脏进行调养,同时通过外在的姿势调整,使身体与神气相合。
第十四篇:《上清通神章》
上清之玄,通神为玄。神与天地,感应相连。静心诚意,沟通灵源。祈愿祝祷,心诚则显。通神之妙,妙不可言。此章探讨通神之法,认为通过静心诚意,可以与天地神灵感应相通。修行者在特定的仪式和心境下,向天地表达祈愿,以获得神灵的护佑和启示。
第十五篇:《太清归真章》
太清之境,归真为境。真者本元,无伪无佞。去除妄念,回归真性。真性圆明,道心自正。归真之时,与道合命。此章描述归真的境界,强调去除妄念,回归自己的真性。修行者通过不断的自我反省和修行,去除内心的杂质,使真性显现,最终与道合而为一。
第十六篇:《玉清胎息章》
玉清之秘,胎息为秘。呼吸如无,气行无息。神气相合,入于胎息。如婴儿在腹,浑然静谧。胎息既成,寿与天齐。此章介绍胎息之法,这是一种高级的呼吸功法,使呼吸达到极其细微的状态,如同胎儿在母腹之中。修行者需在气感充足、身心静定的基础上,逐步尝试进入胎息状态。
第十七篇:《上清辟谷章》
上清之妙,辟谷为妙。不食五谷,以气为饱。服气餐霞,滋养身窍。先断荤腥,渐减谷食。辟谷之时,心清体矫。此章讲述辟谷之法,通过服气和吸收自然精华,减少对五谷的依赖。修行者需循序渐进,先从减少荤腥食物开始,逐步过渡到辟谷状态,同时要注意身体的反应,确保安全。
第十八篇:《太清守一章》
太清之要,守一为要。一者道心,万法之奥。守一不移,杂念全消。专注一处,神凝气牢。守一之功,功成得道。此章强调守一的重要性,将注意力集中在一处,如丹田、眉心等,以达到消除杂念、凝聚神气的目的。修行者需长期坚持守一练习,培养专注力和定力。
第十九篇:《玉清坐忘章》
玉清之境,坐忘为境。忘我忘物,与道合冥。心无挂碍,身如浮萍。坐忘之中,物我两轻。此章描绘坐忘的境界,忘却自我和外界的一切,与道融为一体。修行者在坐忘时,要放下心中的执着和牵挂,使身心达到极度的放松和空灵。
第二十篇:《上清飞神章》
上清之奇,飞神为奇。神能离体,遨游太虚。意念引导,突破凡躯。飞神之法,先固根基。根基稳固,方可一试。此章讲述飞神之法,这是一种较为高深的功法,使神能够离开身体,在太虚中遨游。但修行者需在根基稳固、元气充足、神意坚定的前提下,谨慎尝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二十一篇:《太清合虚章》
太清之妙,合虚为妙。虚者大道,包容万物。吾心入虚,与道同宿。合虚之时,无形无束。此章阐述合虚的境界,使内心如同虚空一般,包容万物,与道融为一体。修行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豁达包容的心态,以实现与虚融合的境界。
第二十二篇:《玉清观妙章》
玉清之玄,观妙为玄。万物皆妙,妙在道源。观物之妙,心领神传。以道观物,物我皆仙。此章教导修行者以道的眼光观察万物,发现万物中的奇妙之处。通过对万物的观察和体悟,加深对道的理解,实现物我两忘,与道合一。
第二十三篇:《上清化气章》
上清之奥,化气为奥。气聚成形,形散为气。以意化气,变化无穷。化气之法,存想为宗。观想气之变化,自在心中。此章讲述化气之法,通过意念使气发生各种变化,如聚散、转化等。修行者通过存想的方式,在脑海中观想气的形态变化,以增强对气的掌控能力。
第二十四篇:《太清圆满章》
太清之极,圆满为极。身心圆满,与道归一。功行圆满,飞升可期。此时此境,逍遥无极。此章作为经文的结尾,描述了修行圆满的境界,身心达到圆满状态,与道完全合一,具备了飞升的可能,实现逍遥自在的终极目标。
经脉运行图注解
经脉如同人体内部的交通网络,气血在其中循环往复,维持着生命的正常运转。以下结合《九清通玄经》修行方法,对经脉运行图进行注解。
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被视为人体阴阳之海,在修行中具有关键地位。任脉行于身前正中,总领一身之阴经,如同大地承载万物,滋养着人体的阴液。修行者在炼气时,呼气阶段意念浊气从丹田沿任脉上行至百会排出体外,这有助于排出体内浊气,净化阴经气血。
督脉行于身后正中,总督一身之阳经,象征着天空引领万物生长,主导着人体的阳气。吸气时,意念清气自百会沿督脉下行至丹田,使阳气汇聚于丹田,充实人体阳气。小周天功法以任督二脉为循环路径,通过意念引导元气在任督二脉间周流,如同日月交替,阴阳调和,使人体阴阳二气达到平衡状态,从而增强体质,抵御疾病。
十二经脉
十二经脉分别为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手三阴经从胸部走向手部,与手三阳经在手部交接。手三阳经从手部走向头部,与足三阳经在头部交接。足三阳经从头部走向足部,与足三阴经在足部交接。足三阴经从足部走向腹部,与手三阴经在胸部交接,如此循环无端。
在修行大周天功法时,元气从丹田发散,沿十二经脉流注全身。例如,当元气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时,可增强肺的功能,促进呼吸和气血的运行。修行者通过长期的修炼,使元气在十二经脉中顺畅流通,滋养脏腑百骸,如同河流灌溉田野,使身体各部分都能得到充足的滋养,从而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在《九清通玄经》的修行过程中,对经脉运行的把握和运用是核心内容之一。通过特定的修行方法,引导元气在经脉中有序运行,不仅能调整身体的生理功能,还能促进精神的升华,逐步实现与道合真的修行目标。
喜欢万千功法录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万千功法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