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经文原文
神龙跃渊,浅滩初试。气行四梢,劲力渐至。
感知天地,顺应四时。动静结合,以和为至。
2。经文注解:修行者如龙跃出浅滩,开始展现力量。气行四梢,四梢指人体四肢末端,即手指和脚趾。内气运行到四肢末端,可增强肢体力量与灵活性。感知天地,顺应四时,道家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修行者通过感受天地变化,调整修行方式与生活节奏。动静结合,以和为至,修行不仅有静态冥想,还需结合动态功法,如太极拳等,动静相互配合,达到和谐状态,这是修行的重要原则。
3。经脉运行图注解:内气在小周天基础上,进一步向四肢经脉延伸。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和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以及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和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都受到内气滋养。此时经脉运行更加广泛,身体与外界能量交换增强,需顺应四时变化,调整经脉气血运行。
(五)《周天稳固篇》
1。经文原文
周天畅行,稳固根基。内气充盈,百骸皆舒。
心无杂念,神意专注。养精蓄锐,以待进阶。
2。经文注解:小周天运转顺畅后,需稳固根基。内气充盈使全身骨骼、肌肉等组织得到滋养,感到舒适放松。心无杂念,神意专注是维持周天稳定运行的关键。修行者此时应排除外界干扰,专注于内气运行,进一步积累能量,为进入更高修行阶段做准备。
3。经脉运行图注解:小周天循环更加稳定,内气在经脉中流动如行云流水,源源不断滋养全身。此时应重点关注经脉与脏腑的联系,如肺经与肺脏、心经与心脏等。通过稳固小周天,强化脏腑功能,使气血在经脉与脏腑间循环更加有序,为后续大周天修行打下坚实基础。
(六)《阴阳融合篇》
1。经文原文
阴阳交融,互根互生。水火共济,乾坤安宁。
气通八脉,混元初生。道心渐明,超凡入圣。
2。经文注解:阴阳进一步融合,相互依存、相互生长。水火共济再次强调心火与肾水的交融,使人体内部达到更高层次的平衡。乾坤安宁寓意身体与心灵都处于和谐稳定状态。气通八脉,八脉指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内气打通奇经八脉,混元之气开始产生。混元之气是一种融合阴阳、天地能量的高级能量。道心渐明,修行者对道的领悟更加深刻,逐渐脱离凡俗,迈向超凡境界。
3。经脉运行图注解:奇经八脉被内气打通,形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能量网络。任督二脉作为奇经八脉的核心,与其他六脉相互连接、相互影响。内气在八脉中循环,如同在一个多维空间中流动,不断融合阴阳能量,产生混元之气。此时经脉运行更加复杂且高级,需要修行者以更敏锐的感知和更强大的意念来引导和调节。
(七)《龙行风云篇》
1。经文原文
神龙行空,风云相随。气御天地,变幻莫测。
顺应自然,无为而为。心游万仞,物我两忘。
2。经文注解:修行者如龙行天空,与风云相伴,象征其修行境界提升,能驾驭天地能量。气御天地,通过内气与天地能量沟通、融合,实现各种奇妙变化。顺应自然,无为而为,遵循自然规律,不刻意追求结果,让修行自然发展。心游万仞,物我两忘,修行者心灵可自由遨游,忘却自我与外界的界限,达到高度的精神自由。
3。经脉运行图注解:内气与天地能量大规模融合,经脉如同天线,接收和释放天地间的精微能量。此时经脉运行不再局限于身体内部,而是与外界环境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的系统。例如,在不同季节、不同环境下,经脉可自动调节能量吸收与释放,实现与自然的深度融合。修行者需通过冥想与实践,不断强化这种与天地能量的连接与调节能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八)《大周天启篇》
1。经文原文
大周天开,万脉皆通。星辰照体,日月交融。
内视脏腑,洞察秋毫。神气合一,妙不可言。
2。经文注解:大周天开启,全身经脉完全贯通,内气在全身经络系统中循环。星辰照体,日月交融,寓意修行者体内能量与天地星辰、日月能量相互呼应、融合。内视脏腑,修行者通过内视功能,可清晰观察到体内脏腑的状态与变化。洞察秋毫,对身体细微变化有敏锐感知。神气合一,将精神与内气融为一体,产生奇妙的修行体验。
3。经脉运行图注解:大周天运行时,内气从下丹田出发,通过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在全身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循环网络。此时,全身穴位如同无数个能量进出口,与外界能量进行交换。内气在运行过程中,会经过各个脏腑,滋养脏腑并带走病气。修行者可通过内视观察内气在经脉与脏腑间的运行轨迹,及时调整修行方法。
(九)《龙战乾坤篇》
1。经文原文
龙战乾坤,正气凛然。祛除阴邪,固守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