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宽拜道:“臣是礼部尚书本就该以身作则,受四方鞭笞。”
太皇太后一听,就赞赏道:“此真大臣也!”
“太后觉得呢?”
第六百九十七章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娘娘所言甚是!”
向太后的声音在帷幕中传来:“春官确乃真贤臣也!”
“微臣不敢!”
“先臣在时,就常常教诲微臣,身为国家之臣,为国效忠乃是本分,为国受曲,更是职守所在……”
这就让太皇太后很舒服了。
“若朝中大臣,皆如爱卿,何愁天下不净?”
太皇太后感叹起来,同时其意也有所指。
她是越发的喜欢这个大臣了。
出事的时候不争辩,反而将罪责全部揽下来,不给君父、朝廷添麻烦。
如今平反的时候,也不声张,一副谦卑的姿态。
哪像那些人……
一个两个,都是跋扈飞扬,根本没有将她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中。
这样的大臣,怎么以前老身就没有发现呢?
看来,将来应该提拔起来。
她却根本不知,曾孝宽和他爹曾公亮,其实和吕惠卿关系密切!
其中,曾公亮是吕惠卿的学长——他们都是泉州府府学出身。
想当年吕惠卿入京科举和其后的入仕,在起步阶段,第一个风投就来自曾公亮这个老学长——嘉佑二年,曾公亮保举吕惠卿入京,参加馆阁试,并成功考上,授集贤院校勘。
而吕惠卿当年在朝中,之所以和韩绛闹到那个地步。
除了其性格上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就是吕惠卿当年起家,在韩绛幕府中任职过,曾极力巴结和逢迎韩绛,但没有入韩绛眼。
这在韩绛视角,属于是当年的小老弟,得势后就跳到老大哥头上,要作威作福了!
这能忍吗?
不能忍啊!
必须干他!
于是两者双双出京!
但韩绛在辞相时,举荐王安石继任,又给两人关系,留下了一丝祢和的空间。
当去年韩绛主动写信给吕惠卿,沟通改革、调整新法事宜后。
吕惠卿立刻回信,抬头就是:下官河东经略安抚使知太原军州事惠卿顿首再拜恩相康国公韩公子华亲启。
想不到吧!
这对结怨十余年的昔年冤家,和好了!
不过此事极为隐秘,知道的人,大抵就只有韩绛、吕惠卿还有他曾孝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