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延大喜不已。
人活着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
他虽然只是个贫困儒生,之前也只是勉强教乡里孩子认字换点吃食过活。
但也希望能够读书有成,将来可以做一番事业。
如今跟了沈晨之后,不仅每月收入颇丰,也时常在旁边听沈晨讲解经义而大受启发,受益匪浅,令他这样追求知识的儒生喜不自胜。
因此学堂重新开课,自然是让他非常高兴。
沈晨就说道:“那就劳烦先生了。”
“分内之事。”
王延回道。
二人分别,沈晨便再次启程往隆中山去。
襄阳到隆中还是有些距离,他是下午出发,接近傍晚五六点钟才到。
马车顺着山道往上攀爬,大约又走了二十多分钟,才到了诸葛亮的那处草庐庄园门口。
沈晨下了马车,敲了敲门。
片刻后门开了一条缝,露出个古灵精怪的小脑袋,歪着头看着沈晨,然后惊喜道:“沈先生来了。”
“阿奴,兄长呢?”
沈晨笑着摸摸阿奴的小脑袋瓜,阿奴是当初跟着诸葛玄来荆州的童仆之一,是个女孩,梳着羊角辫,今年才十二岁。
“在草堂看书。”
阿奴就把门打开,院子里还有其他几个童仆正忙活着劈柴、烧水,晚上还要洗澡。见沈晨进来,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行礼。
沈晨一一打了招呼,便像是在自己家一样,一路穿过前院前厅,到了后院草堂。
第七章那个傻子来荆州了
草堂像个大号的凉亭,两面用墙壁挡住,另外两面则用麻布纱窗做帘子,现在正值冬季,荆州的天气也很冷,不知道为什么诸葛亮要在草堂内看书。
“兄长。”
沈晨掀开帘子走了进去。
诸葛亮盘膝坐在席上,拿着一本纸订的书本津津有味地翻阅。
他旁边还放着个火盆,听到声音,抬起头,脸上骤然露出惊喜的表情:“阿弟,你回来了。”
说着就要起身,没想到腿一麻,差点摔倒。
原来是看书入迷,盘膝坐着太久,导致腿部血液不流通,脚麻了。
“兄长慢些。”
沈晨就走过去搀扶,把诸葛亮扶到了旁边的木塌上先坐下。
诸葛亮今年其实已经十九岁了,身高一米八,体态修长,平日里也击剑练武,只是谁坐那么久也麻,因而却是笑笑道:“看书太久,却是没注意到腿无了知觉。”
沈晨好奇道:“兄长看什么呢这么入迷。”
“是平日里我与庞德公、水镜先生、元直、士元他们一起探讨学问时,我把其中颇有道理之说编纂成了书。”
诸葛亮就把那本册子递过来。
造纸术完善之后,纸张在荆州已经开始流行起来。
最开始沈晨还想把陶瓷和蒸馏酒当作主要收入来源,没想到这二者的销量远不如纸多,现在卖纸已经让黄门亭财富积累到了一个很可怕的数字。
主要也是荆州多文士。
汉末战乱大量世家迁移至荆州,以致文风已经比肩颍川之地,纸张便于书写,自然得到了儒生们青睐。
沈晨接过来扫了一眼,形势跟《论语》《法言》类似,都是以一问一答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