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有着许多极小的土胚房,这便是学子的考室,又被叫号舍。
每间号舍约四尺长,三尺宽,堪堪可以容纳一个学子在其中考试休憩。
号舍的门墙之上,还有着不同的字号,以便区分,这些字号只做分辨考场的作用,并没有特殊指定的意义。
运用的都是《千字文》里的文字,不过有两类文字是不用来记录的。
第一种便是帝、皇、天、玄这类的文字,为尊者讳,不得随意使用,需要加以避讳。
另一种,则是荒、吊之类的凶煞字,用了怕兆头不好。
院试需要进行两天两夜,所以这号舍既是学子们答题写经义策论的地方,也是他们夜里留宿所睡的地方。
李策之来到一处写着牧字的号舍,见其中,无人探头往里面瞧了瞧。
只见舍内有两块木板,两边墙体是砖托槽,上下两道。
之所以放两块木板在这里,也是有大用的。
白天考试时,可以把两块木板分置上下托槽上,搭出一副简易桌凳来使用。
夜里想休憩了,则可以上层的板拆下,与下层平拼成一张简易床铺,就这么睡下去。
这些号舍并没有提前分配,只需要通过了入院检查,考场龙门一开,新进来的考生便会可随意挑选。
只要无人占据,便将占位置用的空考篮放在的桌上,这号舍的归属便算是定下来了。
他入院较晚些,所以逛了好几条巷道,都没找到满意的考房。
尽管每间号舍大小摆设都一致,可同样有着好坏的区分。
譬如巷道的头尾两部,便是学子不愿占据之地,提前到贡院的,大都会占据巷中的号舍房间。
因为在每一条号舍巷道最后面,都是放置粪桶的地方,供考生大小便所用。
若在这里考试,两天两夜都得闻着屎尿臭味,哪里还能想得出答案?
所以在巷尾的考房,也被许多学子戏称为“臭号。”
至于巷头院落的号舍旁,则是做饭的地方,每日三顿,都会由人做好,差遣送给每一间号舍的学生做吃食。
这种房子也被学子们叫“火号”,也同样不受欢迎,若是在其中试考,一天三顿,没完没了的动静,加上饭菜的香气,很难学子们集中精力应付试考。
“唉,还是来晚了些。”
李策之见寻不到巷中的房子,又有越来越多的学子通过检查,进了贡院,也不敢再继续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