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的战俘营,大概只有中国在碧潼修建的战俘营最不一般了。
因为现如今别看世界上有所谓的战争法。有所谓的日内瓦公约,有所谓的不虐待战俘与人道主义条例等等。
但实际上这些玩意儿从签署以来,就基本没起过屁用。
臭屁虫放个屁还能自保恶心人呢,这些个条约但凡是能起一点作用,也不至于一点作用都不起。
自条约签订以来,一直到历史上后世几十年,虐俘就是各国战争中的常态。而且几乎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虐俘。
这成为了一种常态,但是在这种常态之下有个真的遵从日内瓦公约和战争法的战俘营被创立了。
在一群有病的人中出现一个健康人,那么健康人反而是最不正常的。
而抗美援朝中的碧潼战俘营就是这么不正常的一个地方。
这里是个战俘营,但是放眼看去却很难看见一般战俘营常见的配置。比如说高高的围墙铁丝网,端着枪满脸凶神恶煞的看守。
还有成群结队,面有菜色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战俘。
这些东西在这里统统都没有,这里有围栏,但是不算很高,也就是一人半的高度,这种围墙更多的是防止山林里突然冲出野猪或者是其他动物冲入营地。
而在营地外靠近河水的地方,一大块田地被开垦了出来。虽然朝鲜十一月底已经开始落雪,田地里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从开垦出来的痕迹来看,这里在天气暖和的时候是一片很大的菜地。
而随着视角向着战俘营内不断的延伸,会越发的觉得这里不像是一个战俘营,而更像是一个农场,或者是农场加农村手工作坊的集合体。
因为这里不仅外面有菜地,里面还有一个很大的用木头盖起来的车间。车间里,各国战俘们在里面进行工作。
工作内容其实不算难,就是各种普通的手工业劳动。
朝鲜经历过韩国和联合国军的荼毒后,劳动力人口大量流失。其中很多一部分被韩国裹挟去了南边,或者是直接死在了战火之中。
再加上现在还在打仗,能扛得动枪的青壮年都在前线工作。导致了后方各种生产工作严重缺乏劳动人手。
本来这个时空中对这群联合国军战俘的安排问题,在一开始就定下了基调。
不优待,不虐待,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所以志愿军俘虏的几万名战俘就成为了朝鲜的重要劳动力,在碧潼周围建立的几个战俘营也顺便让战俘们搞起了临时工厂。
把一些不需要太多机械设备的手工活发来这里做。一来缓解朝鲜劳动力的问题,二来也是刚好满足“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