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带着网咖回1950最新 >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城的人(第2页)

第三百四十七章 进城的人(第2页)

而现在,在网咖的技术支持和学习了网咖里各种资料的专家指导下,中国产业配套升级发展极快。

元时空之中,新中国建国后最难的问题就是中国是属于资产绝对稀缺的一个国家。在资本近乎于无的状况下,新中国如何赚取第一桶金?

元时空之中,抗美援朝作为重要诱因,让中国获得了苏联重工业转移的机会。

而本时空之中,新中国不仅仅是从苏联获得了重工业转移的机会。

因为网咖带来的技术,中国真的开始向资本主义国家薅羊毛了。就像是现在的南京,主力产业便是半导体、电视机以及相关配套产业。(以及兵工厂、机械厂等等等等)

而这些产业又因为外贸(不论是正规的还是香港、南斯拉夫走私的)需求的不断增加,导致了产能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其带来的结果有两个:一,工厂工人的收入提高了,连带着整体服务型产业的收入都提高了。工人有钱了,市场上的经济就显得更繁荣了。

二:因为产业扩张,导致各行各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都在不断的提高。破天荒的,南京城里第一次出现了用工荒。

城里的劳动人口不够用了!这是解放前从未想象过的。从秦淮河、夫子庙周边到处都是等工作的人。那些地方是从前的劳动力市场,那些没有长期工作的人都在那儿等着每天打零工平日结就这样,还会有很多人每天都找不到工作。

现在倒好,这些往日里等工作的人都不见了,金陵城里现在只要你踏实肯干,到处都是工作。

就这样还不够,很多工厂开始向周边农村开始大量招工。而类似金陵这样的城市不止一个。

因为网咖带来的技术升级是全方位的。北京在国庆期间举办的五年工农业展览会就是一个证明。

作为祖上三辈子都是农民的赵春谈,在金陵机械厂去他们镇上招工的时候,不顾家里人的劝阻执意要进城工作。

当年二十岁的他非常庆幸自己做的决定。现在他工作两年了,已经二十二岁了。

当时村里人对进厂当工人这件事,既害怕又有些期待,但总体是害怕和畏惧的。

害怕畏惧什么呢?害怕脱离他们熟悉的生活,脱离他们习惯了几十年的生活环境。但是期待城里可能会有更好的生活。

不过大多数人在去闯一闯和留在本乡本土安稳发展之间,选择了后者。无可厚非,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不过赵春来显然不在此列,他出门闯荡了。并且闯荡了两年。从农村出来的时候,他认识的字只有几十一百个,这两年工厂办夜校,要求他们这些不识字的工人进行学习。基本的识字、运算和工厂技术都要考核。

如果考核不过关,可能是要清退的。

赵春来玩了命的学,现在的他已经认识一千多字,四则运算也没问题。还学会了使用绘图工具在钢板上绘制机械图。是厂里的正式工人了。

而今天是他非常开心的日子。他终于要组建自己的家庭了。他和妻子,金陵纺织厂女工魏兰今天来到团结小区,他们终于存够了维修基金、小区维持费用等前置费用,并且存够了购买家具的钱。他们要在团结小区安家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