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夏。
奉天郊外,一处地图上并未标注的山谷深处,戒备森严。
高耸的电网、隐蔽的碉堡、以及二十四小时不间断巡逻的内卫部队,将这片区域与外界彻底隔绝。
这里,便是炎国最高机密之一——代号“燧人氏”的核物理研究所所在地。
山谷内并非想象中的荒凉,反而建有多栋造型简洁却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建筑。
最大的主实验楼内,此刻灯火通明,与窗外夏夜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
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年近五十、头发已花白却精神矍铄的南宫博院士,正紧张地站在一个庞大的、由无数精密仪器、错综复杂的管道和闪烁的指示灯组成的实验装置前。
他的白大褂上沾着些许油污,眼神却锐利如鹰,紧紧盯着中央控制台上那些不断跳动的指针和刻度。
周围,十余名同样穿着白大褂的研究人员各司其职,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机油、臭氧和极度紧张的气氛,只能听到仪器运行的微弱嗡鸣和人们压抑的呼吸声。
“能量注入稳定!”
“磁场约束参数正常!”
“中子源强度达到临界值!”
“观测仪器准备就绪!”
……
一道道压低了声音却清晰无比的报告声在实验室内响起。
南宫博深吸一口气,扶了扶眼镜,声音沉稳地下达最终指令:
“各单元最后确认!‘火种-丙型’实验,第十三次运行,启动!”
一名年轻的研究员用力推上了一个巨大的闸刀开关。
嗡——!
实验装置核心部分发出一阵低沉的、令人心悸的轰鸣,某种看不见的能量在强大的磁场约束下开始剧烈活动。
控制台上,几个关键仪表的指针猛地向右甩去,逼近红色区域!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目光死死盯住观测窗口后的反应腔室,那里安装着经过特殊处理的靶材。
时间仿佛变得粘稠而缓慢。
突然,连接着盖革计数器的示波器屏幕上,原本平稳的基线猛地跳动起来,发出一连串“咔嗒、咔嗒”的、急促而清晰的响声!
这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有反应了!中子流显着增强!”
负责观测的研究员激动得声音发颤,几乎破音。
“记录数据!快!”
南宫博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声音依旧保持稳定,但微微颤抖的手指暴露了他此刻的不平静。
更多的仪器开始出现异常读数,证明在装置内部,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的原子层面的变化正在发生!
虽然持续时间极为短暂,能量增益也远未达到实用标准,但它确凿无疑地证明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和实验路径的可行性!
几分钟后,南宫博下令:
“安全关闭!逐步降低能量输出!”
巨大的轰鸣声渐渐平息,仪器指针缓缓回位,只有那示波器上残留的脉冲痕迹和盖革计数器偶尔响起的一声“咔嗒”,证明着刚才那短暂却足以载入史册的突破。
实验室里陷入了一种奇异的寂静,随即,不知道是谁先开始,压抑的、如释重负的欢呼声和热烈的掌声爆发出来!
研究人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击掌,不少人眼中都闪烁着泪光。
数年如一日的艰苦钻研,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终于在这一刻迎来了曙光!
南宫博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极度疲惫却又无比欣慰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