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多我一个后富怎么了无弹窗阅读 > 217 赠品(第2页)

217 赠品(第2页)

俞兴一秒都不带犹豫的:“就一个忙,它现在缺钱,我这边帮忙撮合了一批投资人,但融资还是挺困难的,余凯余博士一直在为此奔走,希望能推进国内这一块的发展,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顶尖科学家回来。”

朱泽辉倒是比较习惯俞总直来直去的风格了。

他想了一会后说道:“那就让市里跟着接触接触,这样的会议完全可以在申城冠名嘛。”

俞兴感谢了朱主任,从心里希望他还能继续往上走一走。

等到这边电话结束,他立即就找了余凯,询问这个所谓的会议情况。

余凯愁眉苦脸:“哎,大家都很热情,说着说着就把事情都规划了,也在脸书和推特上分享了消息,有的都开始着手论文了……”

他感慨道:“这边融资还冷着呢,他们一帮搞科研的,不知道做企业的难啊。”

俞兴斜觑一眼:“你又知道了?”

余凯郑重点头:“现在略知一二了。”

他现在是代表DLF基金会和投资机构们碰面的人,但除了谈这个,也会聊起自己地平线公司想要做的东西,几乎没有意外,也是很冷淡。

余凯现在咂摸出投资人的一些心思,这一趟除了卖俞总的面子,他们也是秉承着过来听课长见识的心情,全程客客气气,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学术圈里越热情,他就自觉肩上的压力越大。

他能感觉到大家是真愿意付出乃至牺牲个人利益的,就像刘铁岩,他是微软研究院的首席研究员,态度很干脆的愿意加入,而这份工作还有很不错的前景。

俞兴瞧着余博士的表情,笑着提及市里会过来的接触,总算是给出这段时间的一个好消息。

余凯闻言,终于振奋了一些,露出笑容之余把草台班子的会议进程说完。

虽说资金还没有,但大家自发的讨论出当前阶段的四个方向,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生成模型以及深度学习框架。

这样着重推动从实验室算法到工业级工具,从单任务优化到通用范式探索,就是结合了国际现阶段最顶尖研究的方向。

“俞总,我们也讨论了这个基金会的运作。”余凯最后提到组织机构的事,“决定基金会走向的委员会,我是一个,麻省理工的朱俊彦是一个,他是搞生成模型的,还有脸书的何恺明是一个,他做的是计算机视觉,带着DMLC社区的陈天奇是一个,还有一个就是你。”

“陈天奇可以负责基金会的一些日常运作,他做社区有一定的经验。”

俞兴失笑:“怎么还有我?你们倒是把位置都排好了,不对啊,你刚才不是说讨论出四个研究方向吗?那个,那个自然语言处理呢?没人代表这个吗?”

余凯没想到俞总还真的有认真听。

他解释道:“我这个委员就是想让刘铁岩来当,他是搞自然语言处理的,但他不愿意,我就先当了,然后,微软那边其实还有一位研究院的副院长周明,他在这方面更擅长,这次没过来,只是遥祝。”

余凯思忖道:“如果能说服周明,那就让他来当委员,俞总,反正你得有个位置,你是金主,你是帮忙搞钱的,别人没有都行,你没有不行!”

俞兴倒是没拒绝,只是笑着提醒:“挺好,一切都很好,除了没钱。”

余凯脸色一暗,这时候也再次提及俞总上次的建议。

“俞总,既然你觉得炒股能搞到钱,阿里现在没上市,你看其它上市公司怎么样?那些已经上市的,有业绩的,是不是更稳妥啊?”

俞兴沉吟:“这个嘛,这个,余博士,到了我这样,其实我看上市公司都是看它们失败的地方,反而不研究它们成不成功,之所以推荐阿里,实在是我几年经常打交道,所以有把握,要是你们乐意,加密货币也不错,但可能需要时间更长的持有。”

余凯听了,没觉奇怪,阿里的马伝不也是上来就挑失败嘛,但他对加密货币断然拒绝:“加密那个不行,那个波动太大了!”

他也看过一些加密货币的新闻。

余凯又问道:“那百度和企鹅呢?也不行吗?”

“先排除一个百度,企鹅嘛,没以前好,但还是那句话,长期肯定没问题,国内市场还会继续兑现移动化的红利。”俞兴认真的分享,“优先推荐阿里,是因为它现在的故事太容易说了,也很容易被美股那边的投资人对标认可。”

余凯看了两眼俞总,放低声音的问道:“俞总,百晓生呢?百晓生能不能有利好消息?”

俞兴立即严肃的答道:“余博士,千万不要走到邪路,内幕交易不行。”

余凯叹了口气:“俞总,这说不上是光速筹资还是光速破产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