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忠对这个词略有意外,不过很快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对此倒也没特别在意,毕竟这类体能项目在军队里并不少见。
反而是朱瞻基提到的招兵测试引起了金忠的好奇心。
大明实行军户制度,通常强调父子传承,因此参军的条件不算苛刻,只要身体健康,即便是六七十岁的老者也可能入伍。
然而,特殊部队仍有一些具体要求。
例如朱瞻基所统领的幼军,朱棣特意下旨规定,幼军成员的年龄须与朱瞻基相近。
所以,金忠并不惊讶朱瞻基会对招兵采取筛选措施,只是疑惑这位缺乏实战经验的皇太孙究竟会设计怎样的考核方式。
稍作沉思后,他询问道:
“不知殿下计划中的招兵考核到底是什么形式呢?”
“以引体向上为例,至少得做到十个以上才行。”
十个引体向上,在当时的招兵标准里并不算特别严苛的要求。
……
。】
只需体质尚可,便都能达成目标。
十个引体向上,足以淘汰一大批不符合条件的人,剩下的,大多身体状况良好。
但这仅是一个方面,朱瞻基稍作停顿后补充道:
“此外,皇上的旨意明确指出,幼军的年龄要与我相仿,因此我斟酌之后,决定选取实岁十七至二十岁之间的青年。
胆小怕事或品行不端的不要,家中独子且有年迈长辈需照顾的也不纳入范围。
这次与其说是*,不如说是招募,自愿参军的才符合条件!”
“招募士兵……”
金忠听完朱瞻基的话,低眉沉思。
他心中迅速权衡,皇帝让他协助太孙组建幼军,这种招兵之事自是绕不开的。
“太孙殿下,若真要采用招募的方式,恐怕军户响应者不多。”
金忠面露担忧,朱瞻基提到的其他条件还能接受,但改为招募军户子弟,现今大明的主要兵源正是军户,他们本是强制服役的。
强制服役尚且有人抗拒,甚至不惜沦为流民或冒着杀头风险逃避兵役,更别提让他们主动报名了。
“其实也不是全无办法!”
朱瞻基听罢金忠之言,稍作思考后说道:“只要不局限于招募军户子弟就行!”
大明的军户制度,各有各的看法。
对初期的大明而言,军户制度确有重要作用,为北伐提供了稳定的兵源。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军户制度逐渐腐化,军户待遇每况愈下,大量官员*,欺压军户,甚至将他们视为奴隶,致使许多军户即便面临杀头之险也选择逃避,军户的战斗力也随之一落千丈。
到了大明中后期,地方将领若想保持军队战力,往往不得不选择招募新兵。
如今以朱瞻基的身份,想要撼动军户制度显然是不可能的,毕竟这直接关系到他那位热衷战争的爷爷的北伐大计。
动摇军户制度,等于动摇北伐的稳定兵源。
不过尽管无法撼动军户制度,朱瞻基并未按照旧制行事,而是选择了招募士兵。
毕竟自愿入伍与被迫服役有着本质区别。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便是幼军的操练!"
朱瞻基一边说着,一边瞥了眼金忠,笑着说道:"这事儿接下来还得仰仗您多多费心了。
我将幼军的训练分成了三块,其一是普通的体能锻炼,力量、速度、耐力之类,这类只需定好章程,按部就班地进行便可。
"
"至于第二部分,则是技巧上的磨炼,包含骑射、刀剑以及火器方面的训练,这部分工作就交由张懋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