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明从慎重开始无弹窗 > 第99章 镇守安南(第2页)

第99章 镇守安南(第2页)

朱瞻基轻咳两声,驱散脑海中杂念,端正神色,目光转向金忠与张懋继续说道:"幼军的事就交由两位了,金尚书统筹大局,张将军协助金尚书,我希望明年开春之前,幼军能够初步成型,届时我要见到的是一支初具规模的队伍!"

听闻朱瞻基语气郑重,金忠与张懋忙俯身领命:

"臣金忠遵旨!"

"末将张懋领旨!"

朱瞻基点头,他对这二人颇为信任。

张懋不必多言,幼军之事本就是金忠一手推动的,两人都以朱瞻基为核心,自然全力支持他的计划。

朱瞻基又与他们商讨了些关*建设的具体设想,主要是他在阐述自己的想法,把后世的一些事物提出来,请他们点评并给予建议。

如果适合这个时代,朱瞻基便会直接采纳;若不合适,则分析问题所在,问题不大且可调整的便加以改进,实在无法适应的便舍弃。

毕竟时代差异,有些东西难免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朱瞻基又不是愚钝之人,怎会强行照搬?

在讨论军规、训练等事务时,有的被否决,有的却得到了张懋和金忠的一致认可。

虽然两人称不上名将,但在基本问题上仍能发表见解。

尤其是金忠这位老者,多年来担任兵部尚书,对诸多军事事务经验颇丰。

让他亲自操持或许有所不足,但提供意见却毫无问题。

随着交谈,金忠这位兵部尚书也不时因朱瞻基提出的某些新颖想法感到惊讶。

尤其是一些后来才出现的军事管理方式,这些充满前瞻性和人性化的设计,和此时的管理理念相比,简直不是一个层次上的。

“其他大致就是这样了,过几天我会把这些内容整理好,然后一并呈交给您!”

朱瞻基看了眼天色,已经不早了,思索片刻后,也无别的事,便准备回宫。

张懋也没打算留在这里,锦衣卫的塞哈智还没到任,很多事务依然由他处理。

所以他便随朱瞻基一同离开。

马车内,朱瞻基漫不经心地问:“你对火器知道多少?”

张懋听后一怔,答道:“火器从唐末宋初开始就在战场上广泛使用,尤其是太祖皇帝时期,太祖对火器非常重视,大力推动火器的发展。

无论是对抗陈友谅的水战,还是驱逐北元,火器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瞻基闻言笑了:“所以啊,我真的很钦佩我的这位太祖,有些事情上,他比我祖父看得远得多!”

张懋:“………”

他一时语塞,不知该点头还是摇头。

点头吧,似乎对当今圣上有所不敬;摇头呢,又像是在质疑太祖皇帝。

毕竟他不是朱瞻基。

见张懋一脸为难,朱瞻基忍俊不禁,但没再继续这个话题。

而是稍作停顿,又问道:“令尊在安南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辅早在永乐九年就被爷爷派往安南,这是他第三次出征安南。

第一次是在永乐四年,主帅是朱能,但朱能在途中染疾,张辅接手指挥,从此在平定安南中表现突出,将安南纳入大明疆域,因功受封英国公。

第二次是在永乐七年,前陈朝官员简定反叛,黔国公沐晟领兵*。

沐晟虽为沐英之子,属朱棣一脉,但能力远逊其父,与简定交战时,轻率冒进,结果惨败。

随后张辅再次挂帅,简定面对张辅时仿佛判若两人,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最终自己也被生擒。

第三次便是永乐九年,这也是张辅时间最长的一次,简定的侄子陈季扩汲取了教训,不敢正面与张辅交锋,只能采用游击战术,即便如此,也被张辅打得狼狈不堪。

时间推移,三年光景悄然过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