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第一次,却能熟练的应用战船,将战船的优势展现出来。
长江,大湖等水域本是楚国的自然防护地,结果他们的船只不如旱鸭子的秦,作战能力看着也是不如的。
因为春申君与李园的内斗,楚国几乎被分成了两派,且已经到了白热化的时候,特别是楚王病倒了。
这个时候,根本不能停,也停不下来,不然输了,只一个死字。
所以,即便春申君有心抵抗秦国,但是有李园的拖后腿,还有那些贪婪的贵族,这种时期,他们竟然还敢贪墨军粮。
原本楚国的能力便不足以打败秦国,甚至借助他们最为熟悉的水域等地形,可以和秦国多周旋。
然而楚国因为内斗,楚军得不到该有的,且楚国理亏,以至于,楚军与秦军碰上,很快的便溃败了。
争权夺利,明知道输的一方会死的很惨,但也忍不住从龙之功的诱惑。
战国时期,应该说整个封建时期,改革,唯有商鞅的改革是真的成了的,秦国即便到灭亡也是用的商鞅的改革法。
所以,楚国在吴启死后,改革便结束了,楚国仍旧遵循之前的那一套。
楚国还是分封制度,与其他国家封君的渐渐消亡不同,楚国的封君制度很是顽强,封君的权利十分的大,政治,经济,军事权都有,俨然一个个小国。
为了自已分封的领土和自已的权利,即便楚王不管,这些封君们必定是拼尽全力的。
但是,因为争斗,封君们有了自已想要投靠的人。
既然是选择投靠,当然选择他们认为的最大利益的。
且,他们都不会认为自已会败的。
所以,这些封君们看到秦国如此势如破竹的样子,且看着更加强大了,当然还有武安君的加持,他们权衡利弊便决定跑路了。
他们已经为自已那一派投了好多东西进去,如今因为抵抗秦国死了,或者消耗了绝大部分势力,以后成了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被欺负的。
这些封君们都了解彼此是个什么东西,根本不相信他们会看在他们抵抗秦国有功,会分给他们更多的利益。
因此,他们见势不妙,眼看要损伤自已的真正势力了,他们便带自已的势力跑了。
因为跑的人多了,他们更加理直气壮了,因为楚王不给支援,秦国有新军备,且是武安君带领的,他们打不过,所以跑了。
他们哭惨,秦军太厉害了,还是求和吧。
楚王闻言,更是害怕了,病情更加严重了。
以至于,那些想要从龙之功的人,越发激动了,他们几乎都想着要求和。
求和割地罢了,谁没割过,又不是他们的封地,况且封地的封君本人也没意见,大不了以后抢回来。
现在最重要的是,争王位。
秦国,武安君也没想到,之前嬴月的小小一个想法,竟然能造成如今的这局面。
离间法真的很有用。
真应了那句话,招式不在新,能用就行。
楚国求和,秦国又得到了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得要治理,还有被放弃,没有来得及逃跑的楚人,也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