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一杯接一杯,琥珀色的液体顺着下巴滑落,在白色衬衫上晕开一片深色,酒精让他的视线逐渐模糊。
“杨总,少喝点。”
叶观澜的声音近在咫尺。
杨晟转头,看见对方被灯光勾勒出的侧脸线条忽明忽暗。
“叶少……”
他含糊不清地嘟囔着,伸手想去抓叶观澜的袖子,却扑了个空。
最后的记忆停留在叶观澜扶着他走出餐厅,夜风里飘来对方身上淡淡的沉香木气息,混合著一句近乎温柔的叮嘱:“明天还有正事。”
“叶观澜…”
酒精让粤语腔调更加绵软。
夜风卷着未尽的话语消散在灯火里。
叶观澜扶着他走向停车场,杨晟的额头抵在他肩上。
这个在京城的落魄港岛少爷,此刻轻得像片羽毛。
两年前初到京城时,杨晟还是个带着港岛腔调的“外来客”
。
在那些老北京眼里,他不过是个可供消遣的“港仔”
。
酒过三巡后,总有人拍着他的肩说:“杨少,给我们学两句粤语脏话助助兴?”
他学会了在敬酒时放低杯沿,学会了用京腔说“您受累”
,甚至学会了在二环的胡同里找最地道的卤煮。
但骨子里,他始终记得父亲离世前那句话:“阿晟,要识得睇人眉头眼额。”
有人说杨晟是纨裤子弟,却没人见过他淩晨三点在办公室核对报表的样子。
香港的夜店小王子,在北京学会了在酒桌上装醉套话,在会议室里藏锋守拙。
只有在叶观澜面前,他敢露出爪子。
因为知道这个看似冷漠的男人,会记得他爱喝的汤,会在他醉酒时默默买单,会在合同里给他留一条命。
杨晟从小在香港长大,家境优渥,就是因为这样他才过度放纵自己,最后被扫地出门,一事无成。
来到北京后,他更是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这里的商业环境远比香港复杂,人际关系也更加微妙。
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才能在风起云涌的商海中站稳脚跟。
第14章
落地窗外,东京塔的灯光在雨幕中晕染开来。
会议室里,松本社长第三次擦拭眼镜的动作暴露了他的焦躁。
“叶桑,这个条件已经是我们最大的让步了。”
松本的英语带着浓重的关西腔。
叶观澜的指尖在百达翡丽的表盘上轻轻一叩。
金属与实木碰撞的声响让整个会议室瞬间安静。
他抬眼时,目光像手术刀般准确:“永久买断?”
轻笑一声,“那不如直接收购贵社的动作捕捉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