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这里用黑金养活着半个中国的车轮子。”
手机显示屏亮起,克拉玛依的卫星夜景图上,交错的光带如同人体脉络般清晰可见,“看这些动脉血管,每一滴原油都是国家的血液。”
杨晟怔住了。
他忽然明白为什么他们的拍摄行程如此“错乱”
——那些歌舞升平的画面,早被无数博主拍烂了。
而这片荒原上沉默的钢铁巨兽,才是真正支撑起繁华世界的脊梁。
返程的越野车上,巴合提放起了哈萨克斯坦冬不拉弹唱。
杨晟呵化车窗上的冰花,远处“磕头机”
群正以某种古老祭祀般的韵律起伏,钢铁身躯与银河相接,宛如正在进行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艾力江把平板计算机递过来,显示屏上跳动的数字让杨晟瞳孔微缩:今日原油产量9824吨,相当于为全国每辆新能源车提供17公里续航电力。
“我现在信了,”
杨晟把额头贴在冰凉的车窗上,玻璃传来地下输油管细微的震颤,“地底真有龙脉。”
老陈翻着行程表突然笑出声,皱纹里夹着的雪粒簌簌落下:“明天带你看更带劲的。”
职工休息区里,巴合提敲了敲结霜的车窗:“进监控站暖和会儿?现在都是远程操控了。”
他黢黑的脸被防寒面罩勒出深深的痕迹。
杨晟跨进集装箱改造的中控室,暖气混着咖啡香扑面而来。
墙上密密麻麻的监控屏让他想起香港证交所的交易大厅,只不过这里跳动的不是数字,而是地心深处的脉搏。
“看到那个红点没?”
艾力江指着某块显示屏,“地下三千米的钻头正往东偏了0。03度,AI在自动校准。”
他的手指在触控板上滑动,像在弹奏某种未来乐器。
老陈突然眼睛一亮:“杨老师想不想体验下老式采油?”
话音未落,巴合提已经把那件带着羊膻味的皮袄兜头扔过来:“穿上!
比你们那些花里胡哨的冲锋衣顶用十倍!”
站在功勋油井旁,杨晟按照老周的指导扳动铸铁阀门。
金属手柄传来的震颤让他想起小时候孙姐磨豆浆的石碾子,只不过这震动里还夹杂着来自地心的轰鸣。
当年这口井喷油时,工人们用搪瓷脸盆接;如今一天的产量,能灌满整个天山天池。
艾力江突然指向西边地平线:“沙尘暴要来了。”
他咧开嘴,牙齿在月光下白得晃眼,“明天魔鬼城的镜头才够劲道。”
深夜的值班房里,双层玻璃挡不住采油机永不停歇的震动。
杨晟蜷在睡袋里翻看白天素材,突然发现骆驼回眸的瞬间,自己呼出的白气在镜头前凝成了七彩光晕。
墙角传来老陈的鼾声,与巴合提用哈萨克斯坦语哼唱的石油工人谣奇妙地交织在一起。
淩晨三点,杨晟被尿意憋醒。
摸黑出门时撞见阿孜古丽在走廊煮奶茶,电磁炉的蓝光映着她冻得通红的脸颊。
“喝点再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