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折柳寄长安 > 98(第1页)

98(第1页)

怀里的身躯比记忆中单薄许多,肩胛骨像两片将碎的玉。

他低头看见杨晟发顶新生的白发,突然被某种尖锐的疼痛刺穿眼眶。

“欢迎回家。”

这句话像淬火的刀,烫得杨晟肩头一颤。

杨晟的额头抵在他锁骨处,呼吸透过羊绒面料烫进皮肤。

他想说塔里木河的落日像熔化的铜,想说帕米尔高原的星空会唱歌,最终只是更用力地攥住叶观澜的后襟。

“好想你……”

叶观澜的嗓音低哑得不像话,每个音节都裹挟着三百多个日夜发酵的思念。

他向来克制的唇舌第一次如此直白地剖白,彷佛要把这些年压抑的情话一次性倾倒干净,“晟仔……”

这声“晟仔”

在空气中震颤着落下,带着前所未有的珍视与渴求。

杨晟能感受到环抱自己的手臂在微微发抖。

“我也是…”

杨晟的额头抵着他锁骨,呼吸透过高定西装烫进皮肤:“快要想疯了…”

沙哑的气声里带着罗布泊的干燥,“每个没有信号的夜晚…”

环抱着他的手臂在发抖。

不是风沙侵蚀后的虚弱,而是某种更为隐秘的、几乎不该属于叶观澜的颤抖。

就像沙漠旅人终于找到绿洲时,连捧水的双手都会背叛意志般颤栗。

杨晟突然意识到,原来昆仑山的雪水不仅能淬玉,也能蚀穿最坚硬的克制。

……

当晚在书房,叶观澜翻开那本边角卷曲的拍摄手记

最后一页贴着半片风干桑树皮,背面是维吾尔文与汉字平行的句子:真正的镜头,应该长在人民的瞳孔里。

墨迹旁粘着星形的沙粒,在台灯下像帕米尔高原的星光。

他忽然明白杨晟眼中新的光晕从何而来——那不是掠夺美的镜头,而是盛装生命的容器。

第96章

孙姐手中的擀面杖“咣当”

掉在地上,萍姐的虾饺皮从指间滑落。

两位老人怔怔望着门口的身影,厨房砂锅里飘出的陈皮鸭汤香气突然变得浓烈到刺鼻。

去年他离家时,竈上煨的也是这个汤。

“晟仔……”

萍姐的粤语哽在喉头,布满老人斑的手悬在杨晟裹着纱布的右手上方,像对待一件出土文物般不敢触碰,“点解搞成咁啊?”

她颤抖的指尖最终只敢碰了碰青年开裂的唇角。

杨晟被两位阿姨按在沙发里,餐厅桌上还摆着未包完的虾饺。

“这哪里是拍纪录片…”

许姐用围裙角擦眼睛,围裙上还沾着面粉,“当年《变形计》拍山区孩子都没这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