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北宋小吃 > 6 明暻大和尚(第1页)

6 明暻大和尚(第1页)

6明暻大和尚

006

黄樱在灶房里,将帘子挂了半截,一边麻利地将腊肠切片儿,视线不时向院里的人身上瞥两眼。

可真好看啊!

寒风吹得脸疼,她也不舍得放下帘子。

门口、四周墙上趴了附近的娘子媳妇,踮着脚挤着瞧。

小娘子们娇羞,偷偷瞧一眼,红着脸跑回家去了。

只七岁的宁姐儿眼里只有吃的,抓着黄樱衣摆,口水流下来了,“二姐儿,今儿真能有肉吃?三姐儿爱吃。”

允哥儿在听那行者念经,念一句,他跟一句。

两个小师父,一胖一瘦,一个憨憨的,一个一本正经板着小脸。

像两个菩萨跟前的小童子,唇红齿白的,蹲在盆前烧往生钱。

空气里都是烧纸的味道。

那年轻行者捻着佛珠,盘膝坐在院中蒲团上。三炷线香袅袅燃起青烟。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黄樱总算知道大和尚为啥嫌钱少。

大和尚不缺钱!

像是太平兴国寺,大相国寺这种正经大庙里的和尚不必说,寺里又有香火又有田地,不仅经营房屋租赁,还兼营放贷业务。

他们麦稍巷这儿就有几十间宅子,都是大相国寺的。

单论不挂寺院的正经和尚,也不是穷人。

为什么呢?光这度牒,由朝廷祠部实封下发,官方定价一百三十贯!

就这,还有价无市,抢都抢不着。有的州府都炒到三百贯了。

有了它,就不用服徭役、纳丁税。寺院只交田产税,光进账,能不富?

历史上朝廷还用度牒抵债呢。跟盐引一样,可谓是北宋有价证券。

走街串巷的小商贩还要交过税呢!要是摆摊开店,就要交住税了。

所以说,穷人想当和尚?做梦。

没有度牒的私度僧,《宋刑统》可是写了,杖刑,还俗。

她将腊肠切好,剩下的挂墙上。

腊肠是她从空间拿的,本来是做恰巴塔和贝果的,今儿赚的钱多,她便忽悠娘,说三十文从进城小贩手里买的,便宜。

苏玉娘看两斤肉呢,确实便宜,也就不说什么。

然后开始准备鸡蛋糕。

照例先分离蛋清蛋黄,打发蛋白。

“三姐儿,喊爹来,帮我打鸡子!”

宁丫头知道晚上有肉吃,相当乖觉,扭头就跑,两个小短腿倒腾得飞快,“哎!”

黄樱偷偷将空间里称好的白砂糖和白醋加进去,搅拌到看不见。

这打蛋抽是爹用竹篾做的。

她说的样子,爹一听就会,做得又结实又好看。

每一根竹篾上的毛刺都刮得干干净净,手柄更是编得光滑漂亮,简直是工艺品。

黄父进来,瞧见恁多鸡子,有些吃惊,“都要做?”

黄樱笑,“爹你别担心,今儿已经定出去三十个鸡子糕呢。”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