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着杏花村突然暴增的商品种类而来的是数以万计的工作机会。
杏花村开始全面接收整个安平县。
数以千计的各种制作工坊如雨后春笋一般陆陆续续的建立。
十多万黎民百姓在半年内涌入安平县。
各种各样的人才慕名而来。
文人墨客、桑农商贾、能工巧匠、戏子倡优、贩夫走卒还有各种游方郎中、道士、僧侣。
还有无数书法家、画家等各行各业的所谓大家。
全天下的商队更是不约而同的蜂拥而至!
就连当初灵州书院的院长黄仕同都带领着一帮老家伙住进了杏花村。
这一年的秋天,大夏曾经的丞相王瑞林和御史大夫魏承恩在被夏云曦强留了数月之后成功告老还乡。
之后二位两朝元老举家搬迁进了杏花村,做了靠山王夏凌飞的邻居。
这一年的秋天,百姓五谷丰登。
这一年的秋天,杏花村大学堂宣布成立。
丞相王瑞林任院长。
黄仕同任副院长。
曾经的御史大夫魏承恩成了监院。
而顾寻阳却只是一位讲师。
不同的是,这个大学堂既不教四书五经,也不讲诗词歌赋。
更不教琴棋书画!
教的是种田、是经商!
是算术、是民生、是经世,是格物致知的科学启蒙。
是为人、是治民治国。
是通鉴和致用。
一时间,无数学子甚至是成名已久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
不光是大夏,近的如商国、玄月,远的甚至从大周国不远千里跋涉而来。
有句话说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在这个秋天被的杏花村大学堂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这一年的秋天,顾寻阳开始重新走进大众的视线。
这一年的秋天,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巨大城池初见雏形。
它把曾经的整个安平县城都囊括在了里面。
这一年秋天,四条以水泥铺设建造的宽大直道从这座巨大的城池雏形的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前开始往外延伸。
东走黑云州、南通大明府!
西往涿州东北部。
而北,直穿关山插进灵州福地!
这一年的秋天,杏花村宣布所有商队的采购单必须采用夏国的官方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