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军途从一封征兵信邮寄开始 陈家要出龙 >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略部署这吹的也太大了吧(第4页)

第三百二十三章 战略部署这吹的也太大了吧(第4页)

介绍完此次演习的战略部署,李杰目光扫了眼陈默,没见他露出不懂的神情。

这才咳嗽一声,镇定道:“那什么,我们235旅在这也打过一段时间了,关于部署,我先说说我的想法。”

“可以。”王松合点点头,没有任何意见。

其他两人也都先后表态,至于陈默,再一次被四人忽略。

第三百二十三章战略部署,这吹的也太大了吧?

这倒不是几人故意如此,实在是战役规模,压根不是年轻军官能接触的东西。

蓝军营实力强,那是不假。

能打装七旅,能打188师也不假。

可那是体系硬拼,若是真按照战役打法,扩大战斗场地,那可就真说不好了。

李杰见其他三人都没意见,他自然是当仁不让,手中拿着指挥棒,戳到地图上,围着平城周围的河道绕了一圈道:“以河水为道,咱们的战场就设置在平城附近地带。”

“把蓝军所有营级火力,装甲,炮兵,机步集中合并成团级,设置在进攻一线,梯次二线背靠中段河流,把防空,野战医院,物资集散地以及军演前进指挥所放在这里。”

“梯次三线,那就是我们站的位置,被命为平城,也是平原纵深最后的位置了,演习提供的油料,弹药仓储分布中心,预备队,总指挥所,通讯,电子作战,雷达范围都放在这。”

“南北部三纵深,直线距离10公里,进攻端辐射区域能达到15公里。”

“演习总体打法思路,进攻端以装甲坦克营为主,打团级陆地运动战,集中主力攻防最优战术标点,争取优先拿到一部分高权重系数。”

“同时,蓝军营有陆航分队,我们235旅也被临时调来一支陆航大队,发挥空降兵那种超机动能力,以空中突击形式,配合一线各团全局技术占点。”

“目的就是为了,演习开始后,我方机步兵和装甲兵,在地利范畴内形成有效的战场纵深体系,建立完备的防守,支援,突击机制。”

李杰说的非常自信。

他作为27军摩步235旅旅长,又在军校进修过,还打了这么多年演习,指挥思维可以说非常稳健。

以地利划纵深,地空配合抢点,主张演习打响,先完善作战体系。

陈默以前不认识这位旅长,单单听他这么一分析,就能看出此人善于打硬仗。

作风非常稳健。

蓝军人少,只能集中,这没毛病。

红军人多,但他们不可能一股脑的进攻,对方也有不少地方需要驻军,比如划分为桥梁的位置,空军基地,辎重区,后勤,野战医院等等。

人多,相对应需要保护的战术点就多,能拿出机动的主力,远没有总人数那么夸张,甚至机动兵力连总人数的一半都没有。

李杰认为,利用直升机空降,作为本次演习当中实际上机步补充力量,和最先抵达战场力量,需要谨慎使用。

快速空投,形成支援体系,以河流为战术标点,而不是把人投到红军纵深后方,打遏制破袭战。

光这一点都够稳健了。

按照眼下的情况推算,若采用空降方式,蓝军的主力投到红军后方一部分,确实能吸引一部分敌军主力不敢进攻。

但己方本来人就少,只凭借这个去制衡敌军,最先被耗死的一定是蓝军自己。

所以,李杰能打硬仗,也敢打硬仗,稳健之中还带着一点绝对的保守。

有一点需要注意。

这里说的保守,可不是贬义词,而是褒义词。

并且,按照他的说法,蓝军人数少归少,竟然还没打算放过红军纵深内的关键战术标点。

还想趁着敌军进攻的时候,配合主力端了人家的后勤油料弹药仓储。

光这点,就够硬气了。

“还有。”

李杰继续拿着指挥棒,指向河流外:“位于平城以西,这里一号峰阵地,是咱们绝对的前沿阵地,承接中段河流,战术系数是5分,其中一号峰阵地高地主峰,串联着红军三座主峰之一,咱们的主力最好是在这边借地形打游击战,防止红军大部队穿插迂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