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当年在范阳建莲花台,夜夜笙歌。"
禅师往茶海注水,
"他至死不知,那台基下的工匠偷偷刻了《金刚经》——后来叛军放火烧城,唯独经文字迹在焦土中发亮。"
胡商突然打翻茶盏——他认出这是粟特商队三年前被劫的贡品!
原来那伙马贼抢了茶饼却不懂存放,霉变后低价卖给寺院。
老禅师用竹炭吸潮,竟养出了金花菌。
"《淮南子》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禅师将茶饼掰碎分给众人,
"诸位的善缘恶缘,何尝不是正在转化的茶多酚?"
四、雪夜的钟声
上元节大雪,胡商酒肆失火。
慧明冲进去救人,却被倒下的梁柱压住。
浓烟中浮现卖炭翁扭曲的脸——原来他记恨当年断腿,故意纵火。
千钧一发之际,当年讹诈寺院的卖炭翁竟跛着腿冲进来,用身体顶住燃烧的房梁。
慧明获救时,看见胡商抱着烧焦的账本痛哭,里面夹着女儿病重时写的祈福经。
三年后,慧明在洛阳遇到胡商。
他散尽家财建了济病坊,而当年救人的卖炭翁成了巡夜更夫。
正月十五那天,老更夫为救落水孩童身亡,百姓在他坟前种下十里梅林。
五、不落的梅花
灵佑禅师圆寂前,慧明终于问出困惑:"善人为何总遇劫难?"
老禅师指向佛龛后的暗格。
里面存着鉴真大师的袈裟碎片,虫蛀处用金线绣着《心经》;
还有半块霉变的茶饼,菌丝在烛光下如星斗闪烁。
"记得《道德经》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吗?"
禅师将扫帚交给慧明,
"你看这扫帚,竹枝替人扫去尘埃,自己却日渐磨损——但来年春雨后,磨损处最先萌发新芽。"
殿外传来钟声,惊落满树梅花。
慧明忽然明白:善人的苦难是落在心田的梅子,恶人的福报是开在刀锋的桃花。
当他在三十年后成为住持,总在雪夜给乞丐的破碗倒热茶
——那碗底的裂纹,恰似当年老梅的枝桠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