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墨悲丝染处,守心如守玉
第二天安文逸带着安父重新打包好的一马车行李来到承平书院。
远处的天边太阳缓缓升起,晨曦打在“承平书院”的牌匾上,字迹清晰又透着潇洒飘逸。
从围墙内传来敲钟的磬音,就像是翻开新的一页篇章,让人精神一震。
随着来接两人的书童一起步入书院,两人一路上遇到不少学子,其中十八九岁的不少,但二十五六的占据大多数。有的穿金戴银,浑身上下都透露着“我有钱”的气息,当然更多的还是穿着棉麻粗布料子的寒门子弟。
更重要的是能在玄都第二书院进学,不管是谁,身上的书卷气息都很浓郁。
承平书院的规矩很严,不仅有着旬考、月考、季考、年考,还会公开排名,实行分班淘汰制。可以说,每一个考入承平书院的学子都有着巨大的学习压力。毕竟都是各方各地的头部学子,谁又愿意比其她人差了?
她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行色匆匆的模样,就算是见到大包小包的安文逸两人,也只是诧异地瞥上一眼,收回目光后快步跑去学堂。
对于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安文逸很满意,毕竟她是来读圣贤书的,不是来进行无聊的攀比。
来到斋舍,安文逸发现这是个四人混居的小院子,正中一间占地最广的堂屋,左右各有两间厢房。
看来承平书院的经费还是不错的,至少斋舍的条件超出安文逸预期太多。
只剩下唯一一个没人的房间,留下王平独自安置行李,安文逸提着书箱随着书童前往王院长处报到。
虽然不知道她一个刚入学的平平无奇的学子为何一应事务都要与书院院长对接,但安文逸还是坦然处之,她的一切都是真才实学,对于师长是半点不带怕的。
一刻钟后,安文逸决定收回她之前不知天高地厚的话。
家人们,汗流浃背了好吗?
谁懂她已做好迎接四书五经、史学经典的狂风暴雨,但王院长却偏偏掏出一本《千字文》的破防?
最为关键的是,一本启蒙用的《千字文》,竟然成了她学习路上最大的阻碍!
当然字她还是认得大部分的,但是意却是错乱百出。毕竟经过数千年演化,有些字的意思早已有所改变。再加上一些生僻难认的繁体字,安文逸已经感受到了上方刘夫子的低气压。
一篇《千字文》,安文逸有的地方读得飞快,有的地方却是磕磕巴巴的跳过。
王院长的低气压自然不是朝着安文逸去的,毕竟今日的情形昨天她们三人就已有所预见,甚至安文逸的表现还超出了她们的预期。
她只是有些心痛这样的好苗子竟然被耽搁了,果然是天妒英才。
看着下方神色忐忑的安文逸,王院长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带着她,一点一点通读《千字文》,每教一段,再挨个解释每个字的含义。
安文逸经过这一遭打击,也收起了自己略微浮躁的骄傲,静下心来学习。
她到底还算得上天资聪颖,一本《千字文》,一上午的时间也就学完了,剩下的就需要她自己下去巩固了。
“好了,今天就到这里,未时一刻你去岑夫子的学习《声律启蒙》。”
安文逸起身,恭敬垂首:“是,学生谢夫子教诲。”
她明白了,书院这是在帮助她重学基础。没想到仅仅是一场考试,夫子们就已看出了她的薄弱之处,不愧为名师。
收拾好书箱,安文逸刚走出书房,一位书童上前行礼:“安学子好,夫让我来带您回斋舍。”
第6章墨悲丝染处,守心如守玉
明白了,王院长这是怕她第一次来,在诺大的书院迷了路,特意找的导游。
没有拒绝院长大人的好意,安文逸点头致谢:“多谢领路。”
书院里的书童年纪都不大,也就是将将六七岁的样子,但观其行事已有章法,可见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