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学术交流大会
这些事情安文逸自然是不晓得的,这时候她已经回到书院学习了。
根据三位夫子制定的学习计划,安文逸先后完成了《千字文》、《幼学琼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等各种地基材料。
现在的她,正在经受四书五经的摧残。
学《大学》,掌握“三纲八目”修身体系;
学《中庸》,理解天道人伦的哲学内核;
学《论语》,记忆诸多圣贤语录为立论根基;
学《孟子》,掌握雌辩技巧与仁政思想。
以上,是安文逸对四书的学习目标总结。
至于五经,则需要择其一作为主攻,称之为本经。
经过充分了解,安文逸选择了《春秋》作为自己的本经,没别的,单纯是被“微言大义、历史评判框架”吸引了。
她的学习进度很明显落后了她的同窗一大截,单说她的那三个舍友,她们已经学完了自己的本经,且在策论与诗赋上耕耘多年,早有自己的风格。更有甚者,还曾在各地游学多年,可谓见多识广、深入基层了。
知道自己的差距,安文逸显然更加努力了。
每天除了去三位夫子的院子开小灶学习,就是回来和同窗们讨论学问。
能考上承平书院的都没有等闲之辈,安文逸这时候已然忘记了之前自己对安智行官职过低导致无法进入国子监的嫌弃。
承平书院,安文逸严选!值得信赖!
当然,承平书院作为玄都第二书院,自然不能只会刻板的教书,各式各样的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其中,第一第二书院的较量,也是各个活动中的亮点。
这不,今年新生刚入学,第一书院的国子监祭酒就带着自己的门生上门了。
斋舍四人落座一处,趁着还没开始,聊着这次学术交流大会的八卦。
“听说今年是祭酒大人亲自带队,也不知道是为何。”
国子监祭酒,虽为从三品,但国子监却是独立机构,直接对接的女皇陛下,说一句简在帝心那是一点儿也不为过的。
这样的人物亲自带队打擂台,历年历代也是少见的。
“哎,这我还真知道。”湛楚风摇着折扇,脸上的笑很是得意。
承平书院说到底也是民办的私人学府,以官家制度来算,还是稍逊一筹的。
看出了她脸上的“快来求我”四个大字,其余三人默契无视她,转而说起她们的猜测。
反正这货也是憋不住的,何必如她所愿呢,对吧?
“ε=′ο`*唉,和你们三个成为舍友,真是无趣。”
知道三位损友不会让自己如愿,湛楚风果然没憋住,说起了前些天她在茶楼里听说的八卦:“听说祭酒大人在这一届新生里相中了一位学生,目前正在观望呢。”
“谁?”祭酒大人的亲传弟子,那可是独一档的存在,谁这么天资出众,能让这位老大人看重?
“那谁知道。”湛楚风耸肩摇头。
也是,要是有了具体的人,国子监那群人也就不会一副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的架势了。
要知道因为国子监的气氛,她们书院准备上场的人都多了几分紧张。
学术交流年年都有,尽管今年出席的大人物多了点儿,但基本流程是不会变的。
首先是双方大佬口头上的友好交锋,然后比试正式开始。
是的,就是这么简洁明了,毕竟大家在学习上的时间本就不够,哪儿来的功夫搞些花把势呢。
这一点安文逸尤为喜欢,要知道前世在开学大典、运动会开幕式等各种场合睡着的同门不计其数,哪儿像这里,一个不注意,可能连比试开始的响动都能错过。
比试第一场,真刀真枪,比算学。
安文逸和旁边的胥翰宇同时起身,她们两都报名了这个项目。不同的是,安文逸是被迫的。
第12章学术交流大会
自从教她算学的夫子发现安文逸在算学一道上比她专研更深后,今年的算学比试的名额她就被内定了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