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锻打成型后。
陈常在又做了一个偏心夹盘,这样才能用车刀,车削曲轴的连杆链接部位。
而连杆的车削,也是陈常在亲自车削的,不管是连杆瓦孔还是,链接活塞的销轴瓦孔,都是他一手车的。
因为是第一件,陈常在也不敢马虎大意,但他也是边车,边给学生们教学。
至于最后轴面和孔面的光度磨制,则是他的学生们,挨个上去用手磨出来的。
这些东西不动手,就无法培养出来手感。
陈常在设计的这一款单缸柴油机,是以后世常柴的EH36型,卧式蒸发水冷,36马力的,135毫米缸径柴油机为蓝本设计出来的。
就是发动机背上,背着一个大水箱的那种发动机。
在有了车床之后,想要制造一些机械设备就简单了许多。
现在除了车床之外。
通过蒸汽机带动的钻、磨、铣、刨、插等各种机床,也从陈常在的图纸上,慢慢变成了实物。
而从第一台蒸汽机制造成功开始。
陈常在的那几十个学生,白天跟着实际操作,晚上跟着陈常在上课学习。
每个人,连一秒钟都不敢浪费。
他们就像是永远都不会被填满的沟壑,每时每刻都在吸收理解着陈常在传授给他们的知识。
这几个月来。
很多有天赋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带人组装生产各种机床了。
一个工业产品的出现,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
第十八章:柴油机的第一声怒吼
是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努力,才能让一个工业产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就像现在这台已经成型的单缸柴油机。
想要让它能够动起来,就需要从冶炼开始到铸造,到机加工。
还需要化工制造出来的燃油、润滑油、密封组件等等等等方面的配合。
尤其是在现在的条件下,更是需要所有人的紧密配合,才能完成一件工业产品。
就像在后世制造极其简单的,冷拔金属高压油管,在现在的条件下想要制造出来,也是极其困难的。
不过在所有人集思广益之下,还是通过高温焊接的方式给弄了出来。
在试车台上。
陈常在最后检查了一次发动机的油箱和水箱,以及机油箱的机油尺。
确定所有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后。
这时他把发动机启动摇柄,插进了启动轴口中。
左手搬开了泄压阀,右手开始慢慢的转动起来发动机。
这个时候陈常在并没有让发动机启动,而是让发动机在手摇的状态下不断的旋转。
这是要让机油箱中的机油,能够充分的润滑发动机内部的每一个部件。
在机油泵的带动之下,机油箱中的机油,通过油道被送到了所有运动件的表面。
提供了充分的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