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回到明朝做仁君起点 > 第124节(第2页)

第124节(第2页)

“是。”王用汲想了想,最后无奈的点头,叹了一口气说道:“无论对于官员来说,还是对于百姓来说,都是好事。”

“一个收了佃租,可以富家,原本赤贫的读书人一下子就变成了大户,变成了老爷;百姓也可以少交税,让日子过得更好。”

“可是大人你也知道,这有损国家收入。朝廷收入锐减,入不敷出,连官员的俸禄都发不出来。正是因为如此;张阁老想要清查田地,也正是因为如此。”

海瑞点了点头说道:“你能有这个见识就很难得了。”

王用汲苦笑道:“我也有一番拳拳报国之心,想过这些事情。可是怎么想也不得其法,难,太难了!”

“世间安得两全法?”海瑞笑道。

“大人何以教我?”王用汲问道。

海瑞说道:“本官问你,如果你收受了投献的土地,这一次清查土地你怎么办?”

官员不是所有的田都免税,官员免税是官员给自己扩充的权力。

在朱元璋的规定当中,这个政策是为了照顾贫苦的读书人,让他们能够好好地读书,让穷人能够有读书的机会。

毕竟在明初的时候,老百姓都是有田的。

你们家穷,读不起书,那我就把你家田地的税免了,让你能够好好地读书。

但不是所有的田税都要免除,而是有份额的。秀才免税多少亩,举人免税多少亩,这都有固定份额,

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员越来越过分,最早收受投献还有所收敛,我们家的土地不够我收一些,把所有的免税田地的名额全用了。

即便如此,朝廷都有一些承受不住了。三年一次科考,就会诞生一大批读书人;每一次科举,都会有一大批读书人不纳税。原本只是给穷苦读书人的待遇,变成了所有人都有份。

那些当了大官的,地方官员更不会去收他们的税,他们家有多少地也没有人敢收税,这就导致了土地的疯狂扩张。

家里面有一代人出了一个大官,家里面的人就能够搞到很多地。

最有名的就是徐阶,几十万亩。

除此之外,还有宗室、勋贵勋戚,这些人有皇帝赐的庄田,是不用纳税的,免税。

他们也开始大肆搜刮土地,也都不交税。明朝的赋税就呈断崖式的往下跌,跌到皇帝一点钱都没有了。

这才有了张居正的这一次改革。

这些道理,王用汲都懂。

听到海瑞的问题,王用汲想了想说道:“那恐怕要找地方官了,能瞒就要瞒住;如果瞒不住,只能是有多少报多少。”

海瑞看了一眼王用汲,说道:“你还算实诚。这也太实诚了,他们不会这么简单的。”

“不过这个不重要。你的土地被查了,那么就要收税。你就要拿银子给朝廷,你甘心吗?”

第一八四章饮鸠止渴

王用汲想了想之后说道:“这怕是不甘心。没有人愿意平白无故的把钱拿出来。”

“说的有道理。”海瑞又一次点了点头说道:“那你打算怎么办?朝廷的钱粮不能拖欠,自己又不想出这个钱,怎么办?”

王用汲恍然大悟道:“向租田的百姓收。”

“正是此理。”海瑞面容严肃的说道:“百姓投献土地,本身是为了少交税。可是土地清查以后呢?不但要负担朝廷的税,还要给关老爷交地租,他们怎么受得了?”

“这……”王用汲很想说他们不会这么干,都是读书人。

可是他怎么也说不出口。

他知道这些人一定会干,而且会变本加厉。即便是读书人,他们也会这么干。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