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枪响时分:正午的三重谋杀
沈阳市法库县四家子乡后满洲屯村,这个拥有约1500人的小村庄,在2018年4月8日中午时分被一声沉闷的枪响打破了宁静。村民廖女士回忆起那个可怕的时刻:"我听到哐的一声,不像汽车爆胎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出人命了。"这看似平常的声响,竟是一系列血腥谋杀的开始。
23岁的张轩是家里的独生子,案发前刚刚回到家中,正满心欢喜地筹备着4月13日与女友的婚礼。这位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生命会在这个春日的中午戛然而止。
与此同时,57岁的郑海波正在张轩家侧面的村部一楼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位于会议室旁,有两张办公桌,还有一张用来值班休息的床。郑海波在村里当了多年会计,去年9月起任代理村支书。"工作很负责,老百姓对他印象好。"现任村会计王云阁如是评价。
从后满洲屯的村部到四家子乡政府后面一个叫于家沟的村庄,骑摩托车一般10分钟内就能到达。在那里,78岁的王素珍老人正在家中等待着某个访客的到来。
4月8日12时57分,沈阳市法库县公安局接到报警称,法库县四家子乡后满洲屯村三名村民遇害。警方迅速出动,一场震惊辽沈大地的特大杀人案侦查就此展开。
二、致命轨迹:三公里内的死亡链条
2。1第一枪:邻家青年的婚礼悲歌
齐佐军首先将目标对准了邻居张轩。两家相距不足一百米,位于公路旁的张家成为了这场血腥屠杀的起点。这位23岁的年轻人,原本计划在5天后迎娶新娘,此刻却倒在了血泊中。
张轩家附近的村民廖女士回忆起案发时的情景:"我听到哐的一声,不像汽车爆胎的声音,后来才知道出人命了。"这声异响,正是齐佐军扣动自制钢珠枪扳机的声音。钢珠枪的威力不容小觑,据事后调查,这种自制武器的杀伤力相当大。
2。2第二枪:村支书的办公室惨案
在杀害张轩后,齐佐军步行约50米,来到了村部办公室。此时,代理村支书郑海波正在办公室内。郑海波的办公室位于村部一楼,里面有两张办公桌和一张用来值班休息的床。作为村里多年的会计和现任代理村支书,郑海波工作认真负责,在村民中口碑良好。
郑海波的遗体在办公室被发现时,现场惨不忍睹。当现任村会计王云阁闻讯赶到村部时,警方已在屋外拉起了警戒线。一个负责的基层干部,就这样不明不白地失去了生命。
2。3第三枪:岳母的最后时刻
行凶后,齐佐军骑上摩托车,前往5公里外的四家子村于家沟,那里住着他的岳母王素珍。这位78岁的老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的女婿会对自己下此毒手。
王素珍的儿媳妇刘芳(化名)回忆起那个可怕的中午:"我招呼他进屋,倒了两碗水给他喝。"当时她看到齐佐军进了隔壁屋内与老太太(王素珍)聊天,自己便到屋外干活去了。没过多久,她听到家里有异常动静,便赶紧走回家,在门口碰上了正要离开的齐佐军。
"我说你就走呀,他嗯了一声,就骑摩托车走了。"刘芳进屋后,发现王素珍倒在地上,头部流血,已经没有了呼吸。就这样,第三位受害者倒在了齐佐军的钢珠枪下。
三、追捕与终结:自杀谢罪的最后时刻
3。1天网恢恢:警方的快速反应
接到报警后,沈阳市公安局迅速启动重大案件应急处置机制,辽宁省、沈阳市和法库县三级公安成立专案组展开侦查。警方行动迅速,全力追捕这名穷凶极恶的杀人狂魔。
当日15时35分,专案组民警在法库县四家子乡发现齐佐军欲驾车逃跑的踪迹后,迅速将其包围。警方不断喊话,要求齐佐军放下武器,同时准备实施抓捕。
3。2走投无路:自杀收场的亡命之徒
面对警方的包围圈,齐佐军知道自己已经无路可逃。在警方准备实施抓捕的关键时刻,这个犯下滔天罪行的男人做出了最后的选择——"见走投无路,持自制钢珠枪自杀身亡"。
据沈阳市公安局通报,齐佐军杀害3人以及自杀,其凶器均为同一把"自制钢珠枪"。这把夺走四条人命的凶器,最终也结束了它主人的生命。
四、罪案剖析:是什么驱使他走向不归路?
4。1婚姻纠葛:名存实亡的夫妻关系
齐佐军的杀人动机,与他的婚姻状况密切相关。据村民韩振江介绍,齐佐军与妻子王颖(化名)虽然没有离婚,但夫妻关系早已名存实亡,"闹了几年了,我妹妹要离,他不肯离。"
妻子离家出走对齐佐军的打击很大,村民普遍认为这是他犯罪的重要诱因之一。"可能这次把怨气发在他岳母身上。"韩振江推测道。在接受采访时,王颖的哥哥王辉(化名)表示,妹妹与齐佐军的婚姻早已破裂,但齐佐军一直不肯离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案发后,王颖曾短暂回到家乡,但很快又去了沈阳。面对这场悲剧,王辉甚至表示:"出了这事后,我都想跟她断绝兄妹关系。"他认为,母亲遇害,是因为妹妹与齐佐军的矛盾引发的,"具体什么矛盾,我也搞不清。"
4。2邻里恩怨:一句辱骂引发的杀机?
齐佐军与村民张轩家有什么纠葛,为什么要杀害其儿子张轩?有村民透露,案发前张轩的父亲张云飞曾辱骂齐佐军,导致其怀恨在心。
不过,这种说法并未得到张云飞夫妇及警方的证实。作为家中独子,23岁的张轩原本即将在4月13日举行婚礼,却在婚前5天遭遇横祸,这让张家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
4。3土地纠纷:村干部与村民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