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法庭交锋:高智商罪犯的自我辩护
5。1初审:无期徒刑的判决
2017年9月,经过两年的调查,警方终于掌握了足够的证据,正式逮捕了许金山。2018年8月22日,案件在高等法院开审,许金山被控两项谋杀罪。
在庭审中,许金山为自己进行了辩护。他承认确实将充满一氧化碳的瑜伽球带回家,但声称这是为了灭鼠,而非杀人。他还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次女许俪玲可能因为不堪学业压力而自杀,并将瑜伽球带上车,导致母亲也不幸中毒身亡。
然而,许金山的这些辩解很快被检方反驳。首先,许家的印佣作证称,案发前5个月内家中并无鼠踪。其次,多名证人(包括许俪玲的同学、老师和朋友)都证实,许俪玲性格开朗,没有自杀倾向。此外,三名医学教授也作证认为许金山的一氧化碳实验毫无科学价值。
经过近三周的庭审,陪审团经过长时间的商议后,一致裁定许金山两项谋杀罪成立。2018年9月21日,法官依例判处许金山终身监禁。法官在宣判时表示,许金山精心策划了这起谋杀案,其作案手法之精密令人震惊。
5。2上诉之路:法律程序的曲折
尽管一审已经做出了有罪判决,许金山并未放弃上诉。他坚信自己能够找到法律漏洞,推翻原判。2020年12月16日,许金山向高等法院上诉庭提出上诉,声称原审法官在引导陪审团时存在错误。
许金山的上诉理由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原审法官未能充分考虑瑜伽球可能是由受害者自己带上车的可能性;二是关于瑜伽球气塞的证据处理存在问题。他的律师指出,如果瑜伽球是在许金山离家前(中午时分)被放到车上并拔下气塞的,那么经过两个小时,车内的一氧化碳浓度可能已经大幅降低,不足以导致死亡。
2022年6月,高等法院上诉庭驳回了许金山的上诉,认为案件证据强而有力,足以证明两项谋杀定罪稳妥。然而,许金山并未就此罢休,他继续向香港终审法院提出上诉。
5。3终审逆转:案件发回重审
2023年6月6日,香港终审法院批准了许金山的上诉许可,这意味着案件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终审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关注的焦点问题是:谁将瑜伽球放在车厢内及其原因。
终审法院认为,原审法官在引导陪审团时存在错误,特别是在处理瑜伽球气塞的证据价值方面。终审庭指出,原审法官实质上容许陪审团忽视了案发后直至警员搜查车辆前,涉案气塞有可能被误放别处或不慎被移离车辆的可能性,并单凭揣测而推论两名死者死亡时车尾箱状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此外,终审庭还认为,由于许金山家中尚有其他瑜伽球,在抽屉内发现的备用气塞对于证明由许金山将瑜伽球放进车辆的证据价值不高。控方提出备用气塞有可能就是案中瑜伽球的气塞,这可能导致陪审团产生极大偏见。
基于这些理由,2023年11月21日,香港终审法院裁定许金山上诉成功,撤销原判,发回重审。这一裁决意味着,许金山将获得一次重新证明自己清白的机会。
六、重审风云:自我辩护的最后一搏
6。1重审开庭:41天的漫长审理
2024年11月6日,许金山谋杀妻女案在高等法院重新开庭审理。这一次,案件引起了全香港的广泛关注,媒体纷纷报道,公众也密切关注着案件的进展。
重审过程中,控方在开案陈词中指控许金山的作案手法堪称"完美犯罪"。控方指出,许金山作为麻醉科医生,熟悉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毒气,使用瑜伽球在车尾箱释放一氧化碳,这种方法精密难察觉,起初几乎没有破绽。
控方还强调,许金山作为专业的医学人士,完全了解一氧化碳的致命特性,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精心策划了这起谋杀案。尽管许金山声称将一氧化碳带回家是为了灭鼠,但控方认为这一解释显然不合常理。
6。2解雇律师:许金山的自我辩护
在重审的第9天,许金山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终止聘用辩方律师团队,选择亲自上阵为自己辩护。这一举动震惊了法庭和旁听者,也成为了案件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许金山亲自盘问了时任上司乔伊诺教授、时任助手周昊翘博士等证人,并自行出庭作供及结案陈词。在庭审过程中,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辩护观点,包括:
1。他声称案发前进行的一氧化碳实验属于一项秘密科研计划,由于当时计划尚在萌芽阶段,因此从未向任何人(包括家人、情妇和助手)披露过真正的研究目标。
2。他强调自己与妻子的关系实际上是"开放式"的,双方各自独立生活,甚至各自有旅行安排,因此婚外情并不构成谋杀动机。
3。他承认曾与李咏怡一同旅行,但声称这是在长女和次女知情的情况下进行的,只是为了避免妻子不快而保持低调。
4。他再次提出次女许俪玲可能与母亲有矛盾,存在与母亲同归于尽的可能性,尽管他表示现在"较不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
6。3最终裁决:再次被判终身监禁
经过长达41天的审理,案件终于迎来了最终的裁决。2025年1月14日,4男3女组成的陪审团退庭商议近4小时后,一致裁定许金山两项谋杀罪罪成。
在最后的判决中,法官祁彦辉特别强调,即使陪审团认为用瑜伽球杀人是不可能的事,但只要肯定是许金山将瑜伽球放进妻子座驾内,才能裁定许金山谋杀罪成。这一指引清晰地表明了案件的核心争议点。
当法官宣布判决结果时,许金山表现得异常平静,他没有求情,也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情绪波动。随后,法官依例判处许金山终身监禁。这一次,距离案件发生已经过去了整整10年,距离许金山首次被定罪也过去了7年。
七、案件解析:"完美犯罪"的真相
7。1作案手法的科学性分析
许金山案被称为"完美犯罪",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作案手法的科学性和隐蔽性。作为一名麻醉科医生,许金山对一氧化碳的特性了如指掌。他知道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被察觉,吸入后会导致疲倦、眩晕、昏迷,甚至在不知不觉中死亡。
许金山选择瑜伽球作为盛放一氧化碳的容器,体现了他的专业知识和精心策划。瑜伽球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密封性,能够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气体不外泄。当瑜伽球被放入车辆后备箱并拔下气塞后,一氧化碳会缓慢释放到密闭的车厢内,逐渐达到致死浓度。
值得注意的是,许金山在案发前曾研究过一氧化碳在医学上的应用,这使他有理由合法获取高纯度的一氧化碳。这种"合法外衣"为他的犯罪行为提供了一定的掩护,增加了警方调查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