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公司的后续处理与责任转移
1994年,联合碳化物公司出售了其印度分公司,因而宣称不再承担任何有关该农药厂、那场灾难及其善后的责任。
1999年,陶氏化学公司收购了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陶氏化学宣称跟这起惨祸有关的所有债务,已经在1989年和印度政府达成的庭外和解中全部清偿。
近年来,博帕尔毒气泄漏的幸存者和关注此事的社会活动家们仍在要求陶氏化学进行赔偿。但陶氏化学在2009年博帕尔泄漏事件25周年时曾表示,联合碳化物公司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来帮助受害者和他们的家人,称印度政府有责任向当地居民提供干净的饮用水和医疗服务。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另一方面,印度政府对事故的善后也令受害者不满。其一是因为发生事故的工厂至今被弃置,有毒物质没有被妥善处理。其二是因为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支付的4。7亿美元的赔偿金中的3。6亿美元至今仍然存放在印度储备银行,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2003年,联合碳化物公司的4。7亿和解金全部交付完毕,由印度事故基金会交付给受害者。但据报道,印度事故基金会借故截留和解金。2004年事故发生20周年时,仍有大部分钱没有分发到受害者及其亲属手中。
五、未解之谜:灾难背后的重重疑点
5。1安全系统为何全面失效?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中,最令人费解的是工厂的安全系统为何会全面失效。根据设计,工厂应该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但在事故发生时,这些措施似乎都没有发挥作用。
首先,工厂本应配备的冷却系统在事故发生前6个月就已经被关闭,仅仅是为了节省每天30美元的电费。这个冷却系统本可以使甲基异氰酸酯始终保持在低温状态,防止其汽化。
其次,工厂的洗涤塔设计有问题,最大处理能力仅为泄漏量的14。洗涤塔的作用是在毒气泄漏时喷出氢氧化钠,中和有毒气体。但在事故发生时,这个系统也未能有效工作。
第三,自动点火装置也只能处理泄漏量的14,而且事发时正在维修。这个装置本应在毒气通过时将其点燃,分解成无害物质。
更令人震惊的是,工厂内的高温报警装置在事故发生前也被关闭了。本来甲基异氰酸酯储罐的高温报警温度为11℃,但关闭制冷系统后,甲基异氰酸酯的储存温度直接升到了15~40℃,每天都在高温报警,于是工厂关掉了高温报警装置。
这些安全系统的全面失效,使得一场本可以避免或至少减轻的事故变成了一场毁灭性的灾难。
5。2水如何进入储罐?
关于水是如何进入装有甲基异氰酸酯的储罐,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目前有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水洗过程导致了事故。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印度政府,认为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工厂的管理不善、维护不足和安全疏忽。根据这种说法,工人在冲洗管道时,由于阀门故障或操作不当,导致水进入了储罐,引发了化学反应。
第二种观点是人为破坏理论,认为水进入储罐是心怀不满的工厂员工故意所为。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该公司认为"水洗理论"起源于媒体猜测,随后被广泛接受。
两派支持者互相指责对方篡改工作日志、修改工人口供、转移关键证据。真相的这一角至今没有定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让谁应该对此负主要责任变得模糊。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聘请的顾问在灾难发生后提出了"人为破坏理论",试图解释灾难发生的原因。然而,这一理论被许多人认为是为了转移责任而编造的借口。
5。3跨国公司的双重标准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揭示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往往采用双重标准,在发展中国家降低安全和环保要求。
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美国的工厂装有电脑报警系统,而印度工厂没有计算机系统监测甲基异氰酸酯储罐,更没有火灾警告装置。这种明显的双重标准,使得印度工厂的安全水平远低于美国本土工厂。
该公司在美国的工厂遵循严格的安全标准,而在印度则以当地标准安装工厂设备、建造安全防护。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也暴露了跨国公司在追求利润最大化时的道德缺失。
在技术转移的过程中,跨国公司既想保持对技术的绝对控制,又想减少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责任。技术提供者的双重倾向、跨国公司的不道德行为在博帕尔事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六、凶手的动机:利益至上的致命决策
6。1成本控制与利润最大化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的根本原因,在于联合碳化物公司将成本控制和利润最大化置于安全之上的经营理念。
由于杀虫剂销售情况欠佳,1984年中期,工厂开始大量解雇工人、缩短培训周期。为了节约成本,工厂甚至关闭了一些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储罐中安装的冷却系统可使甲基异氰酸酯始终保持在0。5℃左右,但由于工厂电源紧张,为了节约每天30美元的费用,冷却系统从事故发生前6个月就已经停用了。
灾难发生之前,在工厂的内部文件中,已经列出来近100个安全不达标的情况,但出于成本的考虑,管理方未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地方政府也没有相应机构监督执行。
这种为了追求短期利润而忽视安全的决策,最终导致了一场灾难性的后果。公司管理层显然认为,在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安全标准可以适当降低,而不必像在美国那样严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6。2监管缺失与腐败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印度政府监管的缺失和可能存在的腐败。
作为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的投资者之一,印度政府在农药厂选址建厂、生产监管、安全督导方面,大开绿灯,屡屡放水。这种监管缺失,使得工厂能够长期忽视安全隐患而不受惩罚。
印度政府在这场国际官司中,几乎毫无作为,为了招商引资,为了其他政治考虑,印度政府没有向美国施加像样的压力,所谓的起诉和谴责,只是虚晃一枪,应付本国民众和媒体。这种态度使得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能够逃避应有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