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录 > 第252章 牢笼崩塌 肯尼亚肢解杀人狂越狱事件(第1页)

第252章 牢笼崩塌 肯尼亚肢解杀人狂越狱事件(第1页)

一、凌晨的空牢房

2024年8月20日凌晨四点半,内罗毕的天空还浸在墨色里,吉吉里警察局的庭院里只有几盏昏黄的路灯亮着。食堂经理卡莫提着沉甸甸的铝制餐桶,踩着露水往拘留区走,桶里的玉米糊晃出细碎的声响。这个时间点的警局本该只有值夜班警察的脚步声,今天却多了几分莫名的压抑——毕竟,拘留区最里间的牢房里,关着那个让整个内罗毕都睡不着觉的魔鬼。

五点零二分,卡莫和值班警官奥维诺一起站到了拘留区的铁门前。奥维诺掏出钥匙串,金属碰撞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今天动作快点,这批玉米糊快凉了。”他嘟囔着推开铁门,一股混合着汗味和霉味的气息扑面而来。拘留区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是普通牢房,后面三间单独的牢房用来关押重犯,最里面那间就是柯林斯·卡鲁沙的“专属”牢房。

奥维诺先打开了第一间普通牢房的小窗口,递进去几个铝制餐盘。里面的囚犯接过餐盘时,眼神有些躲闪,嘴里含糊地说着什么。他没在意,转身走向最里面的牢房,伸手去推那扇沉重的铁门——门竟然没锁,轻轻一推就开了道缝。

“搞什么鬼?昨晚没锁好?”奥维诺骂了一句,猛地推开铁门。下一秒,他僵在原地,手里的钥匙串“哐当”掉在地上。卡莫凑过去一看,胃里瞬间翻江倒海:牢房里空无一人,铺在地上的薄毯被揉成一团,墙角的通风口下方,晒台的铁丝网被剪出一个半人高的破洞,断口处还挂着几根银色的金属丝,在晨光里闪着冷光。

“跑了!卡鲁沙跑了!”奥维诺的吼声冲破了警局的宁静。不到十分钟,整个吉吉里警察局像被捅了的马蜂窝,警笛声、叫喊声此起彼伏。代理警察监察员吉尔伯特·马森格里赶到时,拘留区已经围满了警察,技术人员正蹲在破洞旁提取痕迹,几根沾着铁锈的钢丝被装进了证物袋。“查!立刻查昨晚的值班记录,调所有监控!”马森格里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他指着那个破洞,“铁丝网这么粗,没有工具根本剪不断,肯定有内鬼!”

二、垃圾场里的罪恶

时间倒回一个多月前,2024年7月12日的午后,内罗毕MukurukwaNjenga社区的居民卡鲁基扛着锄头去地里干活。路过社区边缘那个废弃的采石场时,他闻到一股奇怪的腐臭味——那片采石场早已积满雨水,成了附近居民倾倒垃圾的地方,平时总有股酸腐味,但今天的味道格外刺鼻。

卡鲁基顺着味道走到水边,探头往浑浊的水里看了一眼,突然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一个深色的塑料袋。他找了根长木棍把袋子勾过来,刚碰到就感觉里面沉甸甸的,还没等他解开绳结,袋子口突然裂开,一只苍白的手臂从里面滑了出来。

“杀人了!这里有尸体!”卡鲁基的尖叫惊动了附近的居民。警方赶到后,立刻封锁了现场,潜水员陆续从水里打捞出六具女性尸体残骸,年龄都在18到30岁之间,全都被肢解后塞进了塑料袋。消息传开,整个社区陷入恐慌,家长们死死盯着出门的女儿,夜晚的街道再也见不到单独行走的女性。

7月14日,新任代理警察局长道格拉斯·坎贾上任第二天,就下令成立专案组调查此案。技术人员在其中一具尸体的口袋里找到了半块损坏的手机电池,通过残存的芯片数据,查到了最后一笔移动支付记录——收款方是一个名叫柯林斯·朱玛西·卡鲁沙的33岁男子。

7月15日凌晨三点,内罗毕以东的索韦托地区,一家酒吧里还回荡着欧洲杯决赛的欢呼声。角落里,卡鲁沙正端着啤酒和一名年轻女子搭讪,手指在手机屏幕上飞快滑动,似乎在邀约对方去什么地方。突然,几名便衣警察冲了进来,没等他反应过来,冰凉的手铐就铐住了他的手腕。“你们凭什么抓我?”卡鲁沙挣扎着,眼神里却没有丝毫慌乱。

警方随即搜查了卡鲁沙的出租屋,那间屋子距抛尸的垃圾场仅100米,推开窗就能看到堆积如山的垃圾。在床底的木箱里,警察找到了十二只和包裹尸体相同的尼龙袋,一把刀刃上还沾着暗红色血迹的砍刀,一副磨得发亮的工业橡胶手套,此外还有多个粉色女士手提包、十几件女性内衣,以及八部不同型号的智能手机和多张身份证。面对这些证据,卡鲁沙沉默了五个小时,最终开口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他供认,从2022年开始,他先后杀害了42名女性,第一名受害者是他的妻子。每次作案前,他都会以提供工作、赠送礼物为由引诱受害者,将她们带到垃圾场附近的偏僻处行凶,之后肢解尸体抛入采石场。最近一次作案就在7月11日,距离他被捕仅四天。截至被捕时,警方只找到了9具尸体,其余33名受害者的遗骸仍下落不明。

更令人震惊的是,卡鲁沙抛尸的垃圾场距离吉吉里警察局不过100米。居民们纷纷质疑:“两年杀了42个人,警察怎么可能毫无察觉?”肯尼亚独立警察监督局立刻介入,调查警方是否存在渎职甚至勾结凶手的情况。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三、铁网后的密谋

7月16日,卡鲁沙被押往吉吉里警察局拘留区关押。这里位于内罗毕的高档住宅区,周围就是联合国地区总部和多个国家大使馆,按理说安保级别远超普通警局。卡鲁沙被关进最里间的单独牢房,每天只有一小时的放风时间,活动范围仅限于牢房外的小晒台。

但牢房的安保看似严密,实则漏洞百出。负责看守的警察换班频繁,很多人只是应付差事,对囚犯的监视流于形式。卡鲁沙入狱后,表现得异常“安分”,每天除了吃饭就是蜷缩在角落,偶尔和隔壁牢房的几名厄立特里亚非法移民用眼神交流。没人知道,他从入狱第一天起,就开始计划越狱。

晒台是他观察地形的最佳位置。每天放风时,他都会假装晒太阳,实则仔细留意围墙的高度、铁丝网的牢固程度,以及警察换班的时间间隙。他发现,每天凌晨四点到五点之间,是值班警察最疲惫的时候,巡逻频率会大幅降低,而早上五点半是分发早餐的时间,看守会暂时离开岗位去取餐,这正是逃跑的最佳时机。

要实现越狱,还需要工具和内应。卡鲁沙开始有意讨好一名负责送饭的辅警,每次对方来送饭,他都会塞过去藏在鞋底的几张纸币——那是他被捕时藏在袜子里没被搜走的钱。辅警起初不肯,但在卡鲁沙一次次的金钱诱惑和“出去后必有重谢”的承诺下,渐渐动了心。

8月15日,辅警在送饭时,悄悄塞给卡鲁沙一根磨尖的钢筋和一把小型钢丝剪,用馒头裹在餐盘底下。卡鲁沙接过餐盘后,立刻将工具藏到床板的缝隙里。随后,他通过敲击墙壁的方式,联系上隔壁牢房的12名厄立特里亚非法移民,约定在8月20日凌晨行动,一起越狱。

这12名非法移民因偷渡被捕,早已对关押生活忍无可忍,立刻同意了卡鲁沙的计划。他们分工明确:几人负责在牢房里制造动静吸引可能的注意,几人准备在晒台接应,卡鲁沙则凭借工具剪开铁丝网。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卡鲁沙还让辅警提前摸清了当晚的值班人员名单,确认都是些责任心不强的老油条。

8月19日晚,卡鲁沙几乎一夜未眠。他反复检查藏在床板下的钢丝剪,手指一遍遍摩挲着冰冷的金属手柄。凌晨四点,他听到外面传来换班警察的哈欠声,知道时机越来越近了。四点四十分,他敲了三下墙壁,隔壁立刻传来回应的敲击声。他悄悄移开床板,拿出工具,等待着预定的时刻。

四、翻墙而去的阴影

8月20日凌晨五点,当值班警官奥维诺和食堂经理卡莫去取早餐时,卡鲁沙立刻行动起来。他快速爬上晒台,用身体挡住铁丝网,拿起钢丝剪用力剪下去。铁丝很粗,每剪一下都要耗费极大的力气,金属摩擦的“嘎吱”声在寂静中格外刺耳。他屏住呼吸,额头上的汗珠滴落在铁丝网上,发出细微的声响。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