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两人2009年结婚前,曾在西昌市委共事两年(李俊任市长,贺雪梅任副书记),这种“职场+婚姻”的双重绑定,使其权力触角覆盖行政、经济、人事等关键领域。
4。2夫妻店式的腐败模式
二人构建起“前台操作+后台审批”的贪腐流水线:贺雪梅负责对接商人、收受好处,李俊则利用市委书记职权拍板决策。据判决书显示,贺雪梅单独或与李俊共同受贿达1496。57万元,其中1010万元是利用李俊影响力所得,且均以现金形式藏匿于家中或都江堰别墅。
这种分工既规避了直接权钱交易的风险,又提高了“办事效率”,形成“商人找贺雪梅递话,李俊在会上定调”的默契流程。
4。3公共资源的私人变现
其贪腐领域遍及重大工程、土地出让、财政资金等。2012年,贺雪梅通过李俊干预招投标,为商人梁季承揽市政工程,分三次收受好处费210万元;2018年,在东西海三河水环境整治项目中,为帮助施工方解决融资难题,贺雪梅促成项目纳入财政部PPP库,先后10次收受朱鹏所送800万元。
这些操作将民生工程异化为“摇钱树”,导致部分项目因资金挪用而进展迟缓,群众怨声载道。
五、葬礼敛财:230万礼金的腐败密码
5。1违规操办的天价葬礼
2020年,一封举报信直指贺雪梅在父亲去世后,未按规定报备便大办丧事。调查组介入后发现,这场葬礼堪称“权力变现现场”:贺雪梅安排专人在灵堂旁设“礼金登记处”,因现金过多,收礼人不得不回家取来行李箱装载,最终敛财达230万元。
这笔远超正常人情往来的巨款,引起纪检机关高度警觉,成为撕开其腐败网络的突破口。
5。2礼金背后的利益图谱
调查显示,送礼者多为有求于李俊夫妇的商人与官员:某建筑公司老板送20万,次年便中标市政项目;某区县局长送10万,不久后调任实权岗位。这些“份子钱”实则是“预付款”,用以换取未来的权力关照。
更讽刺的是,贺雪梅在单位还以“清廉”自居,曾在大会上批评“借机敛财”行为,这种双面表演直至案发才被戳穿。
5。3由点及面的侦查突破
专案组以礼金名单为线索,顺藤摸瓜排查每笔款项的来龙去脉,逐步勾勒出贺雪梅的“腐败朋友圈”:涉及商人23名、官员17名,形成以李氏夫妇为核心的利益共同体。
这场看似普通的葬礼,最终成为撬动整个西昌腐败窝案的支点,彰显了纪检机关“小切口查大问题”的办案智慧。
六、工程掮客:权力网络的中间节点
6。1肖斌的“仕途捷径”
西昌市原副市长肖斌,堪称官场“钻营教科书”。2007年在北工业园区筹备会上结识贺雪梅后,他凭借阿谀奉承与利益输送,在贺的力荐下平步青云:5年内从普通干部升至财政局长,2019年再晋副市长。
作为回报,肖斌成为李氏夫妇的“白手套”,专门负责工程领域的利益协调,从中抽取“中介费”。
6。2利益分肥的潜规则
三人形成“商人—肖斌—贺雪梅—李俊”的利益链条:商人通过肖斌搭桥,贺雪梅居中传话,李俊拍板定案,事后按“3:5:2”比例分赃。2013年,梁姓商人经肖斌运作承揽某安置房项目,最终贺雪梅分得210万元,肖斌获50万元“介绍费”。
这种模式在西昌工程领域成潜规则,仅贺雪梅涉案的工程项目就达17个,总造价超20亿元。
6。3环保工程的利益异化
东西海三河水环境整治本是中央督办的环保工程,却沦为腐败温床。因项目未入PPP库导致融资困难,施工方朱鹏找到李俊夫妇。贺雪梅利用李俊影响力,多次召开协调会施压财政部门,最终使项目入库。作为回报,朱鹏按工程进度分10次送上800万元,导致该项目实际投入比预算超支30%,环保效果大打折扣。
七、双面人生:市委书记的演技派日常
7。1荧幕上的“勤政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