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控制住表面火势后,科学家们意识到,反应堆内部的温度仍然极高,可能导致核燃料熔融并穿透地下,污染地下水和周围环境。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必须在反应堆下方挖掘一条通道,安装冷却装置。
这项艰巨的任务交给了400名矿工。他们需要从3号反应堆下方挖12米,然后再向4号反应堆下方挖出一条长达150米的通道,才能抵达目标位置。矿工们在高达50度的地下空间中工作,环境极为恶劣,而且随时面临着辐射的威胁。
这些矿工被要求在一个月内完成通常需要三个月的工作量。他们分成小组,轮流工作,日夜不停。由于时间紧迫,他们甚至没有足够的防护装备,只能依靠简单的面罩和防护服来抵御辐射。
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矿工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勇气。他们克服了高温、缺氧和辐射的多重困难,最终按时完成了任务。这些矿工的英勇行动被认为是防止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进一步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3。3"清理人"的牺牲与奉献
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发生后,苏联政府动员了大约50万名"清理人"参与抢险救援和辐射清理工作。这些"清理人"包括军人、消防员、矿工、医护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他们来自苏联各地,在极端危险的环境中工作,为控制事故后果做出了巨大贡献。
"清理人"的工作极其危险和艰苦。他们需要在高辐射环境中工作,暴露在各种放射性物质中。例如,在清理反应堆屋顶的瓦砾时,每个工人只能在屋顶上停留40秒至90秒,这个时间只够铲两次。一个人一小时内可以完成的工作,在这里需要60个人一起干一小时才能完成。
这些"清理人"面临着极高的健康风险。据统计,其中约10%的人因为受到各种辐射而牺牲,更多的人则终身残疾。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为防止核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保护更多人的生命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清理工作持续了数月之久,直到1986年11月,一个巨大的石棺被建造完成,将发生事故的4号反应堆完全封死在里面,这场影响整个欧洲的核事故才暂告一段落。
四、石棺与新掩体的建造
4。1临时"石棺"的仓促建造
为了防止核泄漏继续扩散,苏联政府决定建造一个巨大的"石棺",将4号反应堆完全封死。这个决定在爆炸发生后不到20天就做出了,相关准备工作就绪后,工程于5月20日正式开始。
这座石棺被称为"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机组掩蔽所",它长170米、宽66米,需要将整个4号反应堆完全覆盖。约人参与了"避难所"设施的建设,工程中铺设了约立方米混凝土,安装了7000吨金属结构。在当时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建设者们仅用了206天就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
石棺的建造过程充满了挑战。由于反应堆周围的辐射水平极高,工人们必须在严格的时间限制下工作,每次只能在高辐射区域停留几分钟。为了加快施工进度,工程师们不得不采用一些非常规的方法,如使用直升飞机吊运大型构件。
石棺建成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放射性物质的进一步泄漏,但它的设计寿命只有30年,而且存在许多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棺开始出现裂缝和结构问题,面临着放射性物质再次泄漏的风险。
4。2国际社会的援助与新掩体项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旧石棺的状况日益恶化,国际社会开始关注并提供援助。1996年,覆盖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上的石棺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不断泄漏。G7集团首脑会议决定成立由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负责管理的切尔诺贝利防护基金,为4号反应堆筹资建造钢质"新棺"。
2003年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与其他七个联合国组织以及白俄罗斯、俄罗斯联邦和乌克兰主管当局合作建立了切尔诺贝利论坛,以开展放射性评估和恢复受核污染影响的地区。
2012年,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新"掩体"项目正式启动。这项工程耗资约15亿欧元,资金由八国集团和欧洲委员会成员国共28个国家负责筹借,建设基金由欧洲复兴和开发银行管理。
新掩体是一个巨大的拱形钢筋混凝土结构,高110米、宽257米、长164米、总重达3。62万吨,设计使用寿命100年。它的主体部分于2016年11月覆盖到"石棺"之上,内部安装有吊装设备,用于未来可能的维修和处理工作。2019年7月10日,新掩体管理权从跨国合资公司"诺瓦卡"移交至乌克兰政府,并正式投入使用。
4。3长期监测与环境恢复
在完成新掩体建设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长期监测和环境恢复工作仍在继续。乌克兰政府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监测核电站周围的辐射水平和环境状况,确保安全。
在核电站周围,设置了液体放射性废物处理厂、固体放射性废物管理工业园区、集中乏燃料储存设施等,用以进行核污染消除和处理。这些设施在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的援助下建立,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
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周围的环境仍然受到严重污染。据专家估计,完全消除这场浩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至少需要800年,而持续的核辐射危险将持续10万年。然而,通过科学的管理和国际合作,这些影响正在得到有效控制,未来的风险也在逐步降低。
五、真相大白
5。1多重因素的致命组合
经过多年的调查和分析,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原因已经基本查明。这起灾难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操作人员的严重违规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根据调查,操作人员在实验过程中违反了多项安全规程,包括:
1。在功率未达到实验冷却标准时抽出控制棒
2。在反应堆仍在输出功率时启动涡轮发电机
3。关闭了局部自动控制系统,改用全局控制系统
4。关闭了应急堆芯冷却系统
5。在反应堆处于不安全状态时继续实验
这些违规操作导致反应堆功率在短时间内急剧波动,最终失去控制。
其次,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RBMK型反应堆具有正空泡反应性系数,这意味着当反应堆内的水变成蒸汽形成空泡时,反应性会增加,导致功率上升。这种设计特点在低功率运行时尤为危险,而操作人员恰恰将反应堆带入了这一不安全区域。
此外,安全管理体制的混乱也是事故发生的重要背景因素。决策组织协调失序,缺乏专业能力,分管核电站安全事务的官员非常欠缺核专业知识。例如,时任原子能联盟主席从来没有在核电站中从事过任何运营工作,无法预估测试程序缺陷引发灾难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