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纪实全集讲故事 > 第353章 鹿宪洲案(第2页)

第353章 鹿宪洲案(第2页)

连续得手让鹿宪洲更加狂妄。在成功策划实施了"2。8"、"6。3"运钞车劫案后,鹿宪洲深感一个人作案有些孤单、力不从心,于是物色了因强奸妇女被判刑3年出狱的郭松为同伙。

1996年8月27日清晨,北京城市合作银行滨河路支行的三峰面包运钞车出发时,配备了5男4女的护卫人员,桑塔纳押款车也紧随其后。当深蓝色本田轿车突然插入车队时,司机安保国立刻拉响警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早8点50分,运钞车马上就要开到银行门口时,突然被一辆深蓝色本田轿车截停,两蒙面人双手持枪开火,运钞车司机安保国、交换员李超中弹。另一名蒙面人冲到桑塔纳旁,开枪打穿引擎盖。

两名劫匪手持双枪从轿车跑出后,迅速跑到运钞车驾驶室两侧,用手枪指着运钞车司机的头部威胁,把门打开,快点把门打开,不然我就开枪打死你。其中一名劫匪看司机还是不开门,立即扣动扳机,将运钞车玻璃打碎,然后开枪将运钞车司机打伤。

当他们发现保险箱焊死在底盘上时,恼羞成怒地朝赶来支援的接款员连开数枪。两个蒙面人疯狂倒车,撞翻路边垃圾桶,轮胎在柏油路上摩擦出焦糊味。银行会计李春国、保安人员杨晓东绕到运钞车司机位置一侧,抡起警棍朝其中的一名歹徒头部猛击,歹徒后脖颈挨了一棍,差点摔倒,他回身气脑地朝杨晓东开了两枪,杨晓东中弹鲜血涌出,一下跌倒在地。

鹿宪洲见不远处滨河路支行的职员们也冲了出来,觉得这次肯定是没戏了,于是与郭松逃回了车上,准备驾车逃离。此时,银行职员冯永刚已经冲到了现场,见两人想跑,随手抄起一块板砖扔了过去,砸在了本田车的前挡风玻璃上。鹿宪洲还想开枪,但在郭松的催促下还是作罢逃离。

由于银行职工与保安员的奋勇抵抗,两人没能得手,但一名银行职工李国春当场被枪击杀,另一名保安员杨晓东负伤。

三、天网恢恢:警方的艰难追捕

3。1专案组的成立与初期侦查

"12·13"案发生后,接到报警赶到现场的是北京公安局二处二队的侦查员和刑技处的刑技人员。黑衣男子一直在现场守候,原来他和红衣女子是北京冠全制衣有限公司的后勤部经理和出纳员,今天一道上红星信用社提取公司所需款项。目睹朝夕相处的同事顷刻间变作一具冰冷的尸体,这个一贯沉着的男人此时懵了。他没想到那个家伙会真的开枪,他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信用社的员工和附近居民里的几个目击者向警察反映了当时的情况:劫匪身高约1。75米,不胖,行动敏捷,身穿深紫色毛衣,外套坎肩,头戴深紫色毛线抹猴儿,帽檐压得很低,只露出两只眼睛,看不清长相。劫匪驾驶的是一辆深色轿车,韩国产大宇牌。

当天,市局副局长和二处处长王军根据案情作出决定:在全市堵截大宇牌轿车,凡没有车牌的,一律扣留。次日凌晨5时,市局接到海淀区中关村派出所报告:中关村5号楼楼下,有一辆无牌照大宇轿车,已被烧毁。刑警们赶到现场勘察。被烧毁的轿车是由消防队灭的火,驾驶座下留有一个煤油桶,可以确定是故意纵火焚烧。

"2·08"案发生后,北京警方迅速成立了"2·08"专案组。没有案犯的指纹,没有案犯的足迹,微型冲锋枪成为此案唯一明确的线索。专案组从亚运村搬到汇泉公寓,调集了二处、防暴队、朝阳分局、丰台分局、海淀分局、宣武分局共40余人。

3。2关键线索的发现

1996年9月3日,北京海淀公安分局上报了一条重要信息,立即引起了专案组的重视。信息显示,某公司经理的一辆米黄色尼桑千里马轿车在居住地被盗。而这辆失窃轿车的失窃地点与"银行劫匪"之前使用的几辆车的失窃地点相近,并且这些车辆都曾出入过汇园公寓。

基于这些线索,专案组迅速做出判断,找到这辆尼桑轿车,或许就能顺藤摸瓜找到"银行劫匪"。

3。3精确布控与激烈抓捕

1996年9月8日傍晚,北京骤降倾盆大雨。10点钟左右,长城饭店保卫干部荣锡可第二次在停车场查寻,看完自己管的地界,没有发现异常,他无意朝相邻的亮马大厦停车场瞄了一眼,他发现真有一辆米黄色轿车停在那里,他过去仔细查看车牌号,正是警方要找的那辆轿车。

事后证实鹿宪洲在长城饭店天上人间歌舞厅消费,把车却停在隔壁的亮马大厦。10点半左右,接到报案的专案组民警开始布控,那辆尼桑轿车前后各安排了一辆汽车,卡住它,使嫌疑人难以顺利驾车逃跑,又在停车场的各个出口以及饭店门口都布置了便衣警察。

市局抓捕队队长王威,接到命令,带着三名侦查员隐蔽在不远的一辆轿车里,随时准备出击。指挥部下令,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进入汽车后才能实施抓捕。汽车前面的侦查员及时躲开,旁边的两名侦查员果断开枪,几个人朝着汽车驾驶室猛烈射击。

凌晨12点左右,从长城饭店走出一中年男子,他不时地左顾右盼,机警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中年男子观察了好一会儿,似乎觉得没有问题,这才放心大胆地走到车跟前,他打开车门,急速钻进驾驶室。抓捕队员从几个隐蔽点冲出,箭一般地扑向尼桑车。抓捕队员命令男子出来,但短暂的僵持后,他打开车大灯,猛踩油门,汽车加速朝警察冲撞过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抓捕队员受令开枪,尼桑千里马冲出10多米的样子,象喝醉了酒的醉汉左右摇晃着,最后"轰"地一声撞在一辆停着的汽车上,不动了。浑身是血的中年男子被从驾驶室里拽出来,在救护车到来之前,突击的讯问和搜查,使警方确认了他就是震惊京城的银行运钞车劫案的主犯。

当时民警在他的千里马轿车里搜出一部红外线望远镜和一条迷彩裤。自称叫李建生的中年男子头部和腿部中弹,被送往医院,警方经过连夜查证,证实了李建生就是越狱潜逃的死缓犯人鹿宪洲。

3。4同伙郭松的落网

抓捕与鹿宪洲共同作案的另一个嫌疑犯的战斗,是在8日午夜鹿宪洲吐出"郭松"这个名字后开始的。当时鹿宪洲提到他们一起作案用的枪支,都在郭松那里——无疑,这是潜在的巨大危险!现在还无法确定郭松与鹿宪洲谁是主犯、谁是从犯;无法确定郭松是否在现场附近,是否知道鹿宪洲被捕;无法确定郭松会不会在最后时刻用手里的枪支拼死一搏,或者马上潜逃。

王军听完王令振的汇报,当即下令:连夜查郭松,一定要查到!市局户籍部门从电脑上查找的情况很快报上来,全市叫"郭松"的竟然有400多名,如鹿宪洲所说的30岁左右年龄段的有100多名,而且毫无规律地分布在各个城区。

专案组经过分析,首先确定了郭松当晚不在现场。由于不能不考虑一旦鹿宪洲被捕的消息传出,会惊动郭松,因此决定对电脑资料不做常规性的排查工作,以免打草惊蛇,而是马上从鹿宪洲在押期间接触的人查起,从鹿宪洲身边的朋友查起,用最直接的方式找郭松。

当天情况就报上来了:大约是1993年鹿宪洲在押期间,他在首都汽车公司工作的同事黄立平,曾经向人打听,谁在市第二监狱有熟人?据黄说,有个叫"郭松"的,托他找关系"捞"鹿宪洲出来。

时间紧迫,在首汽公司的协助下,很快拘捕了黄立平。黄立平确实与郭松有来往,据他交代:郭松1989年因强奸罪判刑4年,在狱中与鹿宪洲相识。1993年郭松出狱后找过他,就是为了鹿宪洲的事儿。那时郭松与父母一起生活,住在马甸;妻子叫小杰,是个东北人,开了个发廊,具体地点就不清楚了。

专案组派人到马甸,郭松家的原址已经夷为平地。通过派出所跟踪查找,终于找到郭松母亲的住处,但是郭松此时已经带着妻子、女儿与母亲分开单过了。刑警们只从邻居处得到一个郭松母亲家的电话号码。郭母住在某学院宿舍,就从那个电话号码入手,查到了郭松在新源里的住所。

为了不用暴力手段惊吓和伤害到与郭松同住的妻子与仅仅7个月大的孩子,刑警们做通了郭母的工作,请她协助捕获郭松。当教师的郭母也算是深明大义了,当面对全副武装的刑警们,得知儿子与一个大案有关,她落泪了,最终同意一起去儿子那里。深夜3点多钟,郭母敲响了郭松的家门。三下,里面没有动静;又三下,里面还是没有动静。

按原定方案,此时刑警们就要采取特殊手段破门而入了,但是紧守在门边的副队长刘勤和常青山犹豫了:门口站着郭松的母亲,屋里是无辜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四下是安睡的邻居……郭母也在犹豫,终于,她对着门叫起郭松的小名。屋里响起了啪嗒啪嗒的拖鞋声。睡眼惺忪的郭松打开房门,甚至没有跟母亲说一句话,转身就往回走。常青山将没有穿防弹衣的副队长刘勤和郭母一起挡在身后,跟着郭松就进了房间。刘勤从后面快步跟上,两人走过三四米的走廊,郭松已经躺在床上,大概又听到了动静,刚要起身,两名刑警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上来,把他压住,摁在床上!前后仅仅十几秒钟,郭松的双手已经被雪亮的手铐紧紧铐住。

3。5罪证的起获

9月18日,黄立平又交代曾经去过鹿宪洲在华北大酒店附近的一个住处,门牌号码却记不清楚。王军认定这个住处有戏——它离亚运村"12·13"案发地点和"2·08"案大宇车弃车地点很近——马上令王令振带上几个人,开车带黄立平到华北大酒店附近的楼群里辨认,转了40多分钟,黄立平终于指认了一座19层的居民楼。在派出所同志的帮助下,刑警们打开了13层的一个很少来人居住的出租房:屋里陈设十分简单,没有床,厚厚的床垫直接放在地上,两个沙发,一个写字台,一个塑料布面的简易衣柜,与黄立平描述的完全一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