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侦破纪实目录 > 第38章 科伦拜恩高中枪击案(第1页)

第38章 科伦拜恩高中枪击案(第1页)

一、黑色星期二:噩梦开始的时刻

1999年4月20日,星期二,美国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市的天气晴朗而平静。科伦拜恩高中的校园里,学生们像往常一样在上午11点左右陆续来到自助餐厅准备享用午餐。这本该是一个普通的春日,然而,一场精心策划的血腥屠杀即将在这里上演。

上午11点14分,两声爆炸打破了校园的宁静。学校南边三英里和消防局以南两英里处的管道和燃烧炸药被准时引爆,腾起的浓烟吸引了消防和警局的注意力。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调虎离山之计,目的是引开紧急救援力量。

与此同时,两名身着黑色风衣的少年——18岁的埃里克·哈里斯(EricHarris)和17岁的迪伦·克莱伯德(DylanKlebold),正站在学校自助餐厅西侧大门的阶梯顶端,冷冷地俯瞰着下方毫无察觉的同学们。他们的风衣下藏着致命的武器:两把散弹枪、一把9毫米半自动卡宾枪和一把手枪。

上午11点19分,哈里斯突然大喊一声,两人同时抽出散弹枪,开始向坐在学校西边大门旁边草地上吃午餐的学生们开火。17岁的瑞秋·斯科特(RachelScott)和15岁的理查德·卡斯塔尔多(RichardCastaldo)瞬间被击倒。随后,哈里斯用9毫米半自动卡宾枪瞄准西边楼梯间底端,射击正走上楼梯的丹尼尔·洛尔巴夫(DanielRohrbough)等三人,而克莱伯德则走向自助餐厅,查看他们预先放置的炸弹为何没有按计划引爆。

这两个年轻人的脸上没有一丝恐惧或犹豫,只有冷酷和决绝。他们似乎对自己即将造成的死亡和毁灭感到兴奋,甚至在开枪时还面带微笑。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屠杀,而这一天,将永远改变科伦拜恩高中和整个美国社会。

二、两个少年的隐秘世界

要理解这场悲剧的根源,我们需要回溯到埃里克·哈里斯和迪伦·克莱伯德的成长轨迹。这两个看似普通的高中生,为何会策划并实施如此可怕的罪行?

2。1埃里克·哈里斯:愤怒的"领导者"

埃里克·大卫·哈里斯于1981年4月9日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威奇托市,患有先天性胸部缺陷,他的胸口骨头沉入深处,这使他在体育课上经常遭到同学的嘲笑。他的父亲韦恩·哈里斯是一名美国空军运输飞行员,对待儿子非常严厉;母亲凯瑟琳·哈里斯是一名全职家庭主妇,对儿子较为温柔。

由于父亲的职业原因,埃里克在童年时期经常搬家,从堪萨斯州威奇托市到俄亥俄州代顿市,再到密歇根州的奥斯柯达,1992年搬到纽约州的普拉茨堡,最后在1993年韦恩退休后回到科罗拉多州利特尔顿。频繁的迁移使埃里克很难建立稳定的友谊,他逐渐变得孤僻和内向。

埃里克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他的聪明才智并没有给他带来社交上的成功。他在录像带中曾愤怒地说:"他们嘲笑我的脸,说我的脸像驴,还嘲笑我爸给我搭配的穿着,我恨你们!"他曾试图加入海军陆战队,最终因为隐瞒了服用抗抑郁药物的事实被拒绝。埃里克喜欢战争并写作有关战争的故事,当他听说美国即将轰炸南斯拉夫时,他感到兴奋,并表示希望参战。

2。2迪伦·克莱伯德:抑郁的"跟随者"

迪伦·班尼特·克莱伯德于1981年9月11日出生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莱克伍德市,是一个聪明内向的孩子。他提前一年上了小学,三年级时参加了CHIPS计划,这是一个专门为超高智力儿童设立的项目。

迪伦的家庭条件优越,父亲汤姆是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后来与妻子苏一起创办了一家房地产管理公司,为家庭提供了中上层阶级的生活水平。迪伦还有一个哥哥拜伦,家庭氛围开明且崇尚和平。父母是和平主义者,日常带孩子参加本地路德教会的活动。

尽管家庭环境良好,迪伦却长期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他性格内向腼腆,在社交上非常胆怯,被形容为"痛苦地害羞",一有陌生人搭话便局促不安,极少向人敞开心扉,对异性更是异常紧张。他在日记中写道自己觉得"没有任何人真正接受或爱他"。

2。3共同的"黑暗"爱好

埃里克和迪伦是在肯塔里尔中学的校车上认识的,两人一见如故,有着相同的特点:性格孤僻,喜欢听玛丽莲曼森乐队的歌曲,喜欢玩《毁灭战士2》等暴力电子游戏。1996年《雷神之锤》游戏推出后,他们建立了一个个人网站,用来存放游戏中的自制关卡。

两人都喜欢《天生杀人狂》这部充满暴力元素的影片,甚至认为自己就是"天生杀人狂"。他们还喜欢在黑杰克披萨店打工,这段经历让他们攒下了购买武器和爆炸物的资金。

然而,这两个少年的友谊并不健康。虽然表面上埃里克更为强势,但实际上他在情感上更依赖迪伦。这场犯罪中埃里克是主导,而迪伦更像想趁此发泄的跟随者。埃里克患有重度反社会人格障碍倾向,他在日记中表达出强烈的自恋、蔑视、暴怒和支配欲,他幻想自己是"神"一样的存在,要执行"自然选择"的毁灭逻辑——即"弱者该死、强者统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迪伦的动机则不是统治世界,而是想在结束自己前带走一切他觉得冷漠的世界。这种扭曲的心理状态,加上他们共同的"黑暗"爱好,最终将他们引向了一条不归路。

三、精心策划的屠杀计划

3。1早期的"警告信号"

早在1997年,埃里克和迪伦就已经开始表现出危险的倾向。1997年8月,埃里克在个人网站上发表了一篇博文,写道"我想尽我所能杀了你们中的一些人,尤其是布鲁克斯·布朗",布鲁克斯是他们的一个同学,而且和埃里克关系还不错。

布鲁克斯的家长报了警,随后警察在埃里克家里搜查到了简易爆炸物和制作材料,但警方可能认为这只是小孩子之间的恶作剧,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是第一次有人注意到这两个少年的危险倾向,但这个警告信号被忽视了。

1998年1月,埃里克和迪伦尝试盗窃一台卡车内的电脑被抓了现行。在庭审上他们表现得很老实,安分认罪,法官给了他们两个选择:要么参与青少年改造计划,要么作为盗窃罪重判。两人选择了前者,参加定期的教育课程。这次经历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从而进一步坚定了实施枪击案的决心。

埃里克家中有一种名为兰释的抗抑郁药物,说明在被送进青少年改造计划后他被医生确诊为抑郁症。但他的父母认为这只是青少年时期的暂时性问题,并未给予足够重视。

3。2武器与爆炸物准备

在1998年至1999年间,埃里克和迪伦开始秘密准备实施屠杀所需的武器和爆炸物。他们的枪支是让一名叫做罗宾·安德森的18岁女孩帮忙购买的,因为当时他们还未成年。迪伦用"想要研究枪械结构"的理由让罗宾买了两把霰弹枪和一把9公厘半自动卡宾枪。罗宾认为迪伦是个内向温柔的人,不相信他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在坦纳枪展上,他们还通过一个叫马克·曼斯的毒贩购买了武器弹药。曼斯后来在1999年11月12日被判处六年监禁,罪名是向未成年人出售用于谋杀的枪支。

除了枪支,两人还花费数百美元从五金店购买了丙烷罐和其他材料制作炸弹。他们在埃里克家的地下室里制造了大量爆炸物,包括管道炸弹、燃烧弹和丙烷炸弹。

1998年4月30日,埃里克和迪伦因入室盗窃被警方逮捕,他们偷了一些电脑设备和其他物品。这次事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他们只是被送进精神病院两个月左右。这一经历让他们更加坚信自己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3。3详细的时间表与战术安排

埃里克和迪伦对屠杀计划进行了精心的策划,甚至精确到了每一分钟。他们计划在1999年4月19日(星期一)实施袭击,但由于弹药问题推迟到了4月20日。

他们的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学校南边三英里和消防局以南两英里处放置管道和燃烧炸药,定时在11点14分引爆,目的是引开消防和警局的注意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