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大案要案侦破纪实目录 > 第80章 亚美尼亚议会枪击案(第2页)

第80章 亚美尼亚议会枪击案(第2页)

6。3其他遇难者

副议长巴克相、米罗扬,紧急问题部部长彼得罗相及三名议员均为统一联盟骨干。八人集体遇刺使亚美尼亚瞬间出现权力真空,是该国独立以来最惨重的政治精英损失。

七、凶手身份:尼卡·乌纳尼扬及其团伙

7。1背景与同伙

乌纳尼扬1965年出生,曾是亚美尼亚历史最久政党革命联盟成员,后被开除,案发前在埃里温一家电视台工作。参与袭击的有其弟卡连·乌纳尼扬、叔叔弗拉姆·加尔斯特扬,及同伙德雷尼克·埃贾尼安、爱德华·格里戈里扬。

7。2动机与供词

被捕后,乌纳尼扬称原计划只是鸣枪威胁,因议会保安还击才造成伤亡,发动袭击是为"阻止萨尔基相政策导致国家崩溃",指责政府将亚美尼亚推向政治经济崩溃。审判中,他坚称行动由自己全权负责,拒绝透露是否有同谋或幕后指使者。

7。3审判与后续

2003年12月2日,五人被判处终身监禁,每人背负8项无期徒刑。2019年10月,服刑近20年的乌纳尼扬提交假释申请引发争议,最终被法院驳回,继续服刑。

八、案件影响:政治格局的重塑

8。1权力重组

萨尔基相和杰米尔强遇刺使亚美尼亚失去两位最具影响力的领导人,他们领导的改革派联盟在1999年5月议会选举中胜选,已将科恰良总统边缘化。一周后,议会选举新领导层,总统科恰良任命遇刺总理弟弟阿拉姆·萨尔基相为新总理,权力重新向总统府集中,科恰良重成政治核心。

8。2社会与公众反应

事件震惊亚美尼亚社会,总统科恰良宣布29日至31日为全国哀悼日。这起事件打破了民众对政治稳定的信心,这个面积仅2。9万平方公里、人口300万的小国,自独立后政府更迭不断,刺杀高官事件频发,而此次总理、议长等众多高官同时遇害,将恐怖活动推向顶峰。

8。3国际反应

国际社会纷纷谴责这一暴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美国总统克林顿等致电慰问。事件使一向不受关注的亚美尼亚成为全球新闻焦点,国际社会对其安全状况和政治稳定性表示担忧,影响了该国国际形象与外交关系。

九、未解之谜与阴谋论

9。1调查局限

调查中诸多反常现象加深疑虑:重要证人诺拉尔·叶海亚扎良在审前拘留期间死亡,法医鉴定与狱友说法矛盾;案件多次移交导致证据链断裂;乌纳尼扬对核心细节刻意回避,使"表面凶手"说法难以服众。

9。2主流猜测

?总统科恰良牵涉论:有观点认为科恰良借袭击清除政治对手,其办公室主任与乌纳尼扬的同学关系被指为"内鬼"证据。

?阿塞拜疆干预论:纳卡争端中,萨尔基相的强硬立场令阿塞拜疆不满,有猜测其情报机构参与袭击。

?俄罗斯势力介入论:作为亚美尼亚传统盟友,俄罗斯被指可能通过干预政局维持影响力,但缺乏直接证据。

9。3僵局难破

尽管2019年重启调查,但未找到新的人证物证,"安保漏洞武器来源幕后策划"三大谜团未解。24年过去,这起案件仍如埃里温议会大厦那扇被撞开的门,真相始终隐藏在门后,等待被揭开的那一天。

喜欢大案要案详情录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大案要案详情录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