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无奈的解决方法
解决了来自军工的挑战,项目组内容没有举行庆功会,而是给忙碌了近三个月的大家放了三天假。
假期赵四难得有时间陪一陪苏婉清,关心关心母亲和妮儿。
悠闲的日子总是悄悄地就过去了,生活又回到的紧张的工作气息中。
总装车间里,空气燥热,弥漫着机油和金属屑的味道。
那台庞大的“工业母机之母”静静矗立,机械部分已完美收官。
但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控制柜那一排排密密麻麻的继电器、接触器和缠绕如藤蔓的线路上。
“还是不同步!”
一个年轻技术员擦着汗,声音带着沮丧。
他面前,一套模拟送料机构正在测试。
当启动按钮按下,几个气缸本应按照严格顺序依次动作,将虚拟的“工件”推入加工位。
但此刻,它们动作参差不齐,第三个气缸总比前两个慢上半拍,导致“工件”卡在位置,歪斜着。
几个老师傅围着控制柜,手里拿着电工笔和万用表,眉头紧锁。
“时序乱了,是延时继电器的设定问题?”
“检查一下中间继电器的触点,是不是接触不良?”
“控制气路的电磁阀响应速度一致吗?”
问题似乎出在控制逻辑的时序上。
没有程序,没有芯片,所有的控制都依靠继电器硬接线构成的逻辑电路。
一个小小的延时不准,就足以让整个自动化流程乱套。
赵四站在一旁,没有出声。
他听着继电器吸合断开时“咔哒咔哒”的声响,看着那歪斜的“工件”,眼神专注。
这种基于继电器的顺序控制,稳定性差,调整困难,正是这个时代自动化面临的普遍难题。
“赵组长,您看这时序……”
负责电气的马工转过头,脸上带着无奈。
他们已经调整了小半天,换了好几个不同规格的延时继电器,效果都不理想。
这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坚强。
国外早已开始使用数字控制系统,而我们还只能使用简单的电路控制。
赵四走到控制柜前,手指拂过那些冰冷的金属器件和彩色的电线。他在心中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