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陆寒江选择尽量走在阴影里,减少存在感,同时将大部分注意力放在观察环境和护卫(监视)林微熹上。至于气场……就只能寄希望于鬼市的人眼神都不太好使了。
两人穿过几条七拐八绕的小巷,最终在一面看似普通的、布满苔藓的墙壁前停下。陆寒江按照特定节奏,在墙上几个不起眼的凹陷处敲击了几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片刻后,墙壁内部传来机括转动的轻微声响,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窄缝悄无声息地滑开,里面透出昏暗摇曳的光线和一股混杂着霉味、草药味、劣质香料味的古怪气息。
真正的鬼市,就在这道墙之后。
**
踏入鬼市,仿佛瞬间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狭窄的巷道两侧,挤满了各式各样的摊位,却异常安静。摊主大多笼罩在宽大的黑袍或兜帽里,看不清面容。顾客们也行色匆匆,低声交谈,交易往往在袖子里完成(揣手议价)。只有偶尔传来的、某种奇特鸟类的低鸣,或是金属、玉器轻轻碰撞的声音,点缀着这片诡异的沉寂。
空气中弥漫着神秘学的气息。有卖泛黄古卷的,有卖奇形怪状骨骼矿石的,有卖浸泡在不知名液体里植物的,甚至还有个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瓶装“运气”,五颜六色,价格不菲。
林微熹紧紧跟在陆寒江身后,好奇心暂时压过了紧张,眼睛滴溜溜地四处乱看。【哇!那个是不是传说中的西域幻蝶翅膀?晒干了还能入药?咦?那个摊主卖的罗盘怎么是倒着转的?哎呀,那笼子里的黑猫眼睛居然是琥珀色的!】
陆寒江则目标明确,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准的探针,快速扫过每一个可能与海外有关的摊位和行人。他根据卷宗描述,寻找着那些可能属于“溟渊”商队的特征——特定的服饰细节、携带物品的样式、甚至交谈时可能流露出的口音。
然而,鬼市太大了,人员也太混杂。直接寻找如同大海捞针。
就在这时,林微熹轻轻扯了扯陆寒江的衣袖,指了指不远处一个卖冰糖葫芦的摊位。
那摊位很普通,一个老头蹲在角落里,草把子上插着寥寥几串红艳艳的糖葫芦。但在鬼市这种地方,出现如此“正常”甚至有些格格不入的零食摊,本身就透着古怪。
“陆大哥,你看那糖葫芦,”林微熹用气声说,“排列顺序有点奇怪。”
陆寒江凝神看去。只见那草把子上的糖葫芦,并非随意插放,而是分成了几簇,每一簇的数量和间距都有些微差异。最上面一簇是三串紧挨着,中间是两串分开一些,下面则是五串挤在一起……
“三、二、五……”陆寒江眼神一凛。这不像无意义的排列。
林微熹继续发挥她的“吃货”直觉:“而且,你看那糖衣熬煮的火候,第三簇和第五簇的糖色明显偏深,接近琥珀色了,其他的还是亮红色。这老师傅手艺不该这么不稳定吧?像是……标记?”
陆寒江瞬间明白了她的意思。这很可能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暗号!用糖葫芦的数量、间距和糖色深浅,来编码!
他迅速结合皇城司之前对海外商队监控得到的一些零碎信息(比如他们习惯使用的某种计数符号或交易暗语),在脑中飞快地进行比对和破译。
“三、二、五……琥珀色……代表‘急’?或者‘重要’?”陆寒江低声自语,目光锐利地扫视着糖葫芦摊周围,“他在等人来取消息,或者指示。”
果然,没过多久,一个穿着打扮与中原人略有不同、腰间挂着一串奇特贝壳饰物的汉子,看似随意地逛到了糖葫芦摊前。他没有说话,只是用手指轻轻点了点草把子上某处特定的糖葫芦。
老头微微颔首,同样无声地,将其中一串糖葫芦取下,递了过去。那汉子接过,放下几枚铜钱,转身便融入了人群。
“跟上他。”陆寒江当机立断,低声对林微熹道。
那汉子显然对鬼市极为熟悉,脚步轻快,在迷宫般的巷道里穿梭。陆寒江和林微熹远远辍着,既要跟上,又不能被发现。
跟了一段,那汉子突然拐进了一条更加阴暗偏僻的死胡同。陆寒江心中警觉,示意林微熹放慢脚步,自己则悄无声息地贴近巷口,凝神倾听。
巷子里传来极低的交谈声,用的是一种晦涩的语言,但陆寒江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音节,与他之前了解的“溟渊”疑似方言片段吻合!
“……海眼……三日后……漕运……浑天监……”断断续续的词语传来。
浑天监?朝廷负责观测天象、修订历法的机构?海外商队和“归墟”盯上浑天监做什么?
就在这时,那交谈声戛然而止。紧接着,是轻微的、利刃出鞘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