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然的话爬楼都要爬死了。
他们的楼层在三层算得上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位置了。
团结小区内部还是做了相当的规划的。小区内部道路相对宽阔。在设计这个小区时,当时规划是这个小区的使用年限大约为50年。
倒不是说这房子50年后质量就不行,不能住人了,而是考虑到城市的发展扩张以及人民生活水平以及国力的不断攀升,50年后这个小区能否存在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而且在设计的时候小区还特别将楼间距相对的拉宽一点。
原时空之中,很多小区在最初设计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过采光的问题。采光权这玩意儿还是在21世纪之后才慢慢被大家所普遍了解。在那之前很多楼挨着楼,楼挤着楼,导致低层住户一点阳光都没有。
长期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下,对人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由网咖培养出来的专业团队,在设计和建造的时候就规避了这些问题。而且楼间距设计的宽一点,也可以考虑到日后小区用户有可能会出现的停车问题。
现在小区规划地下停车场为时尚早,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也许本时空30年之后,很多国人就可能可以买得起汽车了。
到那个时候,小区里面停车位的问题又是一个大难事。
必须要说网吧的出现开的预知卦真的是很有用,不仅仅是体现在国家战略制定和外交政策制定这一些大事件上。同时更是体现在了各方面的民生小细节上。
毕竟毛主席等人努力了一辈子,需要的不仅仅是强大的国,更需要一个个幸福的家。
魏兰和赵春来两人就觉得很幸福。他们这是第3次来自己的小区了。第1次来是抽签定房。第2次是带他们的父母来参观。
这一次他们则是带了皮尺过来,准备好好量好一量屋里的大小尺寸,好去让木匠给他们做家具。
就在他们的楼下,两人看见一位穿着蓝色工装的大爷在小区里闲逛。眼神里对小区的房子充满了好奇。
“大爷你也是咱们小区的邻居?赵春来好奇的上前搭话。
穿着蓝色工装的黄维摇了摇头:“不是,我就是好奇,想看看听说这团结小区都是给工人住的。我就想看看这小区到底长什么样子。”
听着黄维这话,赵春来笑了:“大爷,您是外地的吧?”
“嗯,祖籍江西。”黄伟点点头。
“江西那是个好地方啊,我听说南昌和九江也搞了类似的小区了。”魏兰说:“我一个远方表姐在九江工作,听说他们那儿推出的保障住房,比我们这还早一点呢。”
穿着蓝色工装的黄维好奇道:“保障住房?我怎么不知道呢?”
“大爷,您家的孩子在哪个厂上班呀?”
“我孩子没在工厂上班。不过我在北京的工厂上班。”黄维说这话一点都不亏心,他可是功德林缝纫车间的优秀质检员呢。
“怎么住这什么保障住房,还必须是工厂工人才行吗?”
“倒也不是这么说。百货大楼里的售货员,粮站里的管理员,餐厅里的服务员厨师都行。”
赵春来解释道:“您老啊,大概是在北京有房子,所以没太关注这个事情。”这话说的没毛病,反正黄维在北京是不缺住的地方。
“保障性住房啊,就是为了保证城镇居民人口最基本住房而存在的,反正咱们厂里面是这么说。”
“这房子是你们厂里盖的?”
“一开始是咱们厂里想自己干,但是申请批上去之后,上级领导部门不允许下面的工厂这么搞。由一个专门的住房部门来统一化配全市的住房规划和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