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暴君靠我续命 > 第149章 明年地里种什么(第2页)

第149章 明年地里种什么(第2页)

未及换衣,内侍已捧着竹匣跪候阶下:陛下特命,河东急奏,请大司成亲阅批答。

数个时辰后,那封措辞激烈的弹劾奏章,便摆在了我案头。

我甚至没有起身,只提过朱笔,在竹简背面空白处,用冷峻的笔锋写下一行批注:

若祖制能饱黔首腹,天下何来六国饥乱?《春谕》所定条陈,皆验于皇庄上林苑三年,亩产收成、耗费人力,数据具在。请上书者不必空谈祖制,即刻亲赴田头,与我赤壤堂之账目一一对验。若有半字虚假,月见自请斧钺。

笔锋落下时,墨迹未干,指尖沾染朱砂,宛如血痕。

窗外风起,吹动檐角铜铃,叮当一声,像是为这场无声对决敲响战鼓。

我将竹简掷还给宫中内侍:拿回去,给满朝公卿都看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再无人敢言。

然而,明面上的攻击平息了,暗地里的刀子却更加阴毒。

傍晚,我在巡行院密档中翻检陇西地图,忽觉窗外树影微动。

不用回头,我也知道那是谁。

墨鸢一身夜行衣,如鬼魅般出现在我的书房。

她从不走正门,也从不通报。

大司成,她声音沙哑,带着一丝罕见的怒意,陇西急讯。我们试种土豆的三十亩田,一夜之间,被人纵火焚毁。当地豪族正在四处散播谣言,说此物乃,食之三代绝嗣。我派去的三名工科弟子,被乡民围堵,已断联一日,生死未卜。

我手中的笔,地一声被捏断,木刺扎入掌心,一丝温热的血顺着指缝渗出,滴落在案上,晕开如花。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好一个食之断嗣!

这比任何刀剑都更加歹毒,它诛的是人心,断的是希望!

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再睁开时,眼中已是一片冰寒。

轲生!

我的亲卫统领,巡行院最优等的毕业生,如标枪般的身影立刻出现在门外。

君上!

你,立刻亲率二十名最精锐的信风使,扮作雍州商队,携带百斤天赐甘露与三百斤土豆良种,秘密西行,直赴陇西。我语速极快,每一个字都像淬了冰的钢钉,记住,酒换口碑,种换人心。用我们的蒸馏酒,去结交那些渴望改变的村社三老;用我们的种子,去收拢那些走投无路的贫苦百姓。

顿了顿,声音更低,却更冷:另,暗遣两名影卫潜入陇西,查明弟子下落,若尚存,务必救出;若已……则取其遗稿与笔记归还,我要让天下知道,谁烧了我们的田,谁就要付出代价。

轲生双目放光,重重抱拳:遵命!三日之内,必让陇西郡只闻君上之名,不闻鬼薯之说!

五日之后,《巡行院快报》的加急增刊传遍咸阳。

上面没有报道陇西的冲突,只刊载了一则奇闻:凉州边地,有孩童竟将我派人送去的土豆,用小刀雕琢成憨态可掬的人形,小心翼翼地供奉在自家灶台前,日日祷告,唤其为姜娘子赐粮娃娃。

快报的末尾,还附上了一位陇西老农的泣血自述。

他对着巡行院的记录史官,跪在被烧成焦炭的田埂上,捶胸顿足:老汉我那三岁的孙儿,便是靠着去岁君上赐下的火薯才活过了寒冬!如今这帮天杀的贼人,竟敢毁我等活命的新种,此仇不共戴天!我等自发结成护田队,日夜巡守,谁敢再动一根薯苗,我等便与他拼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