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线文学

海岸线文学>举世皆敌又如何前半句 > 第146章 江湖精彩(第1页)

第146章 江湖精彩(第1页)

一番闲聊之后,苏阙这才感觉到张正虽然挺不要脸的,但是确实是个地道的热心肠,看到苏阙拿出的那个村落地图后,便直接将自己亲自绘就的地图大手一挥就将其送给了苏阙。

苏阙听到他这么说,硬是不敢接下,为了绘就这种详细的地图,无不是耗费了极多心血,走过无数大江大河,苏阙哪敢就这么得到。

张正却是不管不顾,硬塞着给了苏阙,说是早已将其中细节都烂熟于心。

苏阙仍是不敢白收,就从袖中拿出两张面值极大银票送到张正面前。后毫不犹豫,将两张银票收入袖中,笑呵呵地弯腰行了一礼。

苏阙这才放心收下,对于这种详细的地图,确实是苏阙需要的。将崔甲送回去之后,自己也打算出门远游一段时间,至于老板娘给的地图,也同样收了起来,算是个备用的,以备不时之需,得到这些苏阙倒是觉得收获颇丰。

既然有了生意,苏阙也就放下了戒心,经过一番闲聊这才知道原来两人同路,都是打算南下,所以也就准备同路一段时间,至于到哪里分道扬镳则暂时不去想。

不多时,三人便登上马车,慕容叶淑对于张正的加入没有说什么,只是一个人进入马车内张正想进去,就会被赶出来,张正也不恼,拍拍屁股,就坐在苏阙身边跟着苏阙闲聊。

自从张正加入到队伍中后,苏阙也就不再像以往那样谨小慎微。尤其是在宁安郡时,那个池白水的出现让苏阙一直很担心未来的路程,几乎是时时刻刻都在细心观察周围的动静。不过再练拳之后,一直都是修行不辍,也让苏阙明白了一个道理,心弦不能一直紧绷,不然效果会适得其反,甚至还不会有不小的后遗症。

而且对于张正这个人,苏阙总是有一种熟悉感,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苏阙很是信赖,就像是马车里躺着的那个人一样,虽然没个正形,但做什么事还是值得放心的。

苏阙相信你自己的直觉。

从家乡去往曲阳关的路就没有什么官道可以走,所以三人一直都是遇山爬山,遇水涉水,很快就过去了两旬时光,一路上顺风顺水,并无波折,苏阙和张正的关系也亲近了不少,苏阙会毫不掩饰的练习崔甲教的拳,停步休息时就会,沉浸下来,修行煞经,不过在那次遇到“喜”之后就没有在见过他,自己也一直在那片血湖中行走,不知终点在哪里。

而读书人张正闲暇的时候则会从书箱中取出一些书籍来看,虽然身着朴素,但书籍却十分整洁,种类也很多看书的时候也是一本正经,整颗心都投入到了书籍之中。每日都是如此,从来不会放弃,只是在闲暇之余,会喝几口葫芦里的酒水。

这一点倒是让苏阙很是赞叹,张正则会说:“练拳,读书都是一个道理,修炼不辍,读书亦是如此。”对于这一点苏阙很是认同。

拥有相同观点的人,这恐怕也是两人志同道合的原因。

偶尔夜幕降临,三人会寻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地方,或古庙或山洞,燃起篝火,苏阙展现自己精湛的厨艺,张正则会放下书籍,拿出酒葫芦,前面喝的很省,所以还剩很多。三人围坐在篝火边,慕容叶淑拿着自己的吃食看着两人闲聊,同路了这么长时间,慕容叶淑对于张正也有了些许改观,只是依然不让他进马车而已,张正也不在乎,只当是女子娇羞。

张正经常会讲一些不同地区的习俗,以及一些重要的地势景观,苏叶两人很感兴趣,经过了这么久的相处,张正叶确定了苏阙武夫的身份,对于武夫之路他是没有什么了解,但走了这么久的路,对于江湖事也有不少的了解。像一杯玉液琼浆直达逍遥之境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张正又讲了一件江湖往事,五年前,有一位江湖魔道巨擘,极善炼蛊,曾经为了炼出一颗仙蛊,杀了无数人,正道魔道都恨不得将其挫骨扬灰,也就致使正魔两道难得合作,最后也将他围攻在一处,本以为是瓮中之鳖,却不曾想在最后一刻,仙蛊炼成,心念所想之地,只需瞬息间便可到达,笼中鸟变成展翅雄鹰,自此那位魔道巨擘无处不可去,而正魔两道花费无数心力,播撒出去的大网,最后也就只能无功而返。

江湖之大,群雄并起,魔道正道处处都透露着精彩的篇章。

————

张正是冀州人,冀州临近古蜀国边境,但中间隔着天堑,所以没有战乱再加上是个富庶之乡所以一直都是一块安定的地区,也是北周主要的税收来源以及文官人才市场,张正就是其中之一,二十三岁时第一次参加科举便拔得头筹,坐上了翰林院编修的位置,虽然只是芝麻小官主要做一些抄抄写写的工作,但未来上升之路也不会小。

不过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他放弃了翰林院编修的官职,离开上京城出门远游去了一直在外面呆了整整七年,现在已经是而立之年,却才在老师以及同床的帮助下,有了可能重回上京城的资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至于是什么原因,苏阙没问,张正也没说。

小镇在幽州最北方,经过一段时间的跋涉已经走了一半,只要在走上一个月就能到达幽州边境,幽州是北周四州中疆域最小的,但地理位置极其重要,与北磐接壤,数年来纷争不断,像当初掌握整个天下的北离就将首都应天放在幽州,直面北磐大军,耗尽国力才将北磐打服,三十年内都没有丝毫进犯。

所谓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来源于此。

但随后盛极一时的北离王朝土崩瓦解,分裂成七国,国力一分为七,一方面要关注其余六国,一方面又要防备北磐,自然有些力不从心,而且北磐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对于骑战,也让北周士卒吃了不少苦头。

北周也有牧场,但规模不大,马这种东西对于想像北周这种农耕文明一直都是鸡肋。

一来马的消化能力很差,不像牛一样可以反刍,所以要一天多餐,北周虽身处北方但牧场稀少,水草也不丰美,养出来的马自然也很少。

二来即使养出了马,想要让其保持充足的体力和耐力,不能只喂草,还有豆类等食物,百姓都很难吃上,马就更不用说了。

依着这两点,北周仍能训练出不少的马匹,已是消耗了不少国力,在说北周的目标一直都是山东六国,所以也就将训练出来的马匹都放在了曲阳关,等待逐鹿天下的机会。

所以对于北磐北周一直都是怀柔政策,对于他的侵犯也一直都是守势,为此消耗了很大的国力在边境线上建立了一条横跨幽,永两州的长城,并且有这么个盟友,对于六国也是不小的震慑。

喜欢举世皆敌?那咋了?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举世皆敌?那咋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