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平阳郡发展起来,只要燕夫人能兑现承诺,就算继续贴钱个三五年,也是可以的。
看着众人的反应,燕云歌内心感慨,没有什么比读书出仕做官更有诱惑力。
食盐和白糖都调不动的积极性,一句未加兑现地承诺却做到了。
官本位,诚不欺人。
这些商户,太渴望家里子弟能够读书出仕。
就算是在衙门里面做个不起眼的小官小吏,也比做生意强。
改换门庭啊!
进了衙门,捧上了铁饭碗,就等于是改换门庭。
至少,见到了改换门庭的希望。
大家的想法,就是如此朴素且现实。
承诺多少多少利润,多少多少生意分红,什么时候结算工程款,都不如一句“读书出仕”来得有用。
她的一句话,就给还不曾修建完毕的书院,招生数百名,而且个个不差钱。
束脩能收好大一笔。
进了书院,学子们每日吃吃喝喝的开销,一年下来,又是一笔巨款。
嗯……
有了这些收入,书院勉强能够良性运转。
但是,她还是嫌学员太少。
所以,她鼓动商贾们,将家中适龄的孩子都送来读书。
男孩女孩都可以。
平阳郡不仅要办书院,还要办女学。
东宫嬷嬷亲自担任女学校长,用宫里的标准,培养大家闺秀。
心动吗?
是不是很兴奋?
想要改换门庭,不光是家中儿郎需要努力,家中闺女也要努力啊!
相信,经过东宫老嬷嬷培养出来的女子,一定是合格的大家闺秀,不输世家闺秀半分。
“夫人当真要办女学?”
“当真请东宫老嬷嬷担任校长,亲自管教吗?”
“郡主娘娘舍得让身边的老嬷嬷们出来教姑娘们学规矩吗?”
燕云歌虚虚一抬手,制止了众人七嘴八舌的提问。
她含笑说道:“本夫人这么和你们说吧,郡主娘娘身边,什么都缺,唯独不缺教导规矩礼仪的嬷嬷。你们难道不想让自家闺女侄女们学习正宗的皇家礼仪吗?
你们家里请的嬷嬷,都是什么水平,想来你们心头有数。和东宫教养嬷嬷们的水平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肯定是夸张。但是相差个一万八千里,还是很合理的。明年,女学会和书院同时开学。
为了姑娘们的安全,女学就建在城内,离着郡主府就一条街的距离。你们回去斟酌斟酌,要不要将自家闺女送来,跟随东宫嬷嬷学习。此事全凭自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