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只是轻轻欠了身,便行完了这一个礼。
谷大用脸上堆满了献媚的笑容,“皇上有旨,特敕武定王车马服章不拘定制,佩剑入殿,不赞不拜!”
“感谢陛下宏恩。”
满朝的文武轰然一下子震动起来了,这种赏赐在历朝历代都非常罕见,别说是以规矩众多著称的明代了。众人中有震惊的,有不服的,有羡慕的,也有嫉妒的,当然暗含鄙夷,准备看此人笑话的最多。
谷大用好似向朱厚照征求意见一下俯下*,只过了片刻他就回转过来,“武定王系惠宗八世王孙,有金书玉碟,家传惠宗吴妃玺,宗人府登名造册,入皇帝宗谱世系之中!论定辈份,朱九郎为皇叔,即日以三牲之礼告太庙,迁惠宗世袭王爵贵男并正妻梓宫陪葬于孝陵!”
“感谢陛下!万岁,万万岁!”塞拉弗觉得自己喊起口号来,还真有点滑稽的味道。
没等群臣们反应过来,宗人府宗正已经具章上殿,展开表章从朱元璋的二十几个儿子的谱系念起,一直念到现在,同时也不着痕迹的把惠宗直系的诸位亲王加进宗谱之中。当所有人都有些迷糊和困倦,朱厚照已经捂住嘴打到第三十个哈欠的时候,朗诵终于结束了。
立刻,臣子们抖擞精神,无有异议,三呼万岁,这件事情由此也就正式敲定了下来。
既然有了身份和皇帝赋予的权力,塞拉弗也不再遮遮掩掩装纯情了,他立刻示意谷大用宣读正式迁都的圣旨。
不过,在此前由于皇帝有“家事”、“国事”的训告,那些早已憋了一肚子火的官员们,此时在正式迁都的问题上表现出了激烈的抵抗。
“启奏万岁,紫禁城乃永乐年间所建,宫阙壮丽华美,耗资巨亿。”底下说话的是御史王杲,“太宗以降,又数代先帝营建修补,具天子气象;况宗庙、帝陵在彼,已成定制。南京自靖难后,因事未曾复建,今宫闱破落、正殿残缺,东西诸宫不存,府库、六部等司曹皆须修葺,粗粗算下来便要耗费数千万两银子,是以迁都之事,动摇国本,加重赋役,连太祖洪武年间亦未敢如此。此诚旧例,望万岁三思!”
塞拉弗被特别安排在皇帝左侧王位上陪坐,他身穿团龙衮服,头戴乌纱折上巾,腰间虚悬蟒玉带,大喇喇地仰着*,闭着眼睛仿佛在思考这些反对者提出的问题。
“让成奉来说。”他忽然低声说了一句。
“是。”谷大用恭敬地揖了一礼,“成奉何在?”
一个大胖子从朝班里蹒跚费力的艰难地挤出来,望上跪倒,“臣南京正留守都督指挥使、侍读学士成奉,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叩见武定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的这番马屁立刻又引起人群里一阵骚动,不用说,几乎所有人都想起了刚刚覆灭没多少年的大太监“九千岁”刘谨。
知道的人,都清楚他是朱九郎一手提拔起来的,不清楚的,却知道这个胖子将来一定会飞黄腾达,现在他的职位都已经是正二品的大员了,还掌握兵事,这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东西。
“皇帝命你主持迁都的准备事项,你进行得怎么样了?”塞拉弗冷淡地问道,他的吐词有种令人震慑的威严,几乎转眼间大殿里便静可落针。
“是,禀圣上,王爷:微臣已行旨各省左、右副都御史,命主理漕运之事暂缓,各地主漕、参将、通判皆留驻巡视河道,屯南京卫诸团营沿河布防,署理漕运司镇守清江浦及南至扬州一线;南京留守都指挥司负责漕船过江,按臣等估算,移驾迁都南京预计役力、运费、粮草合计折银约需耗一百三十九万余两,今岁停漕运,至明春三月,可省漕运、督办、查点、役力、粮草、修护、新造各项费用计五十四万四千六百两有奇。”成奉开始汇报,“现北直隶各部、司,中廷、内宫已有颇多沿运河而来,所费钱粮一律从内帑支出。”
他这样一讲,官员们就多少明白了点,难怪自己一到通州,便可以携带家属笑眯眯地登上了免费船,一路除了吃东西要花钱之外,其他都节省了,直到被送了南京来,还有专门的官员负责接待安置,在内城划定的区域内,还可以领到一块空地的地契,这在从前,根本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
并且,成奉又马上讲到了调薪的事情,也令大多数的官员们生出“原来如此”的念头,他们反对的声音更加小了。
涨三倍工资,而且不发实物,光发贵重金属货币,这是什么概念?就等于**了明太祖时期开始的官员薪俸制了,多数的官员再也不用去靠以权谋私来混点吃喝的银子了。
这里不得不提到明朝官员的俸禄问题。
举例来说,一个县官,正七品,年俸90石米,也就是6372公斤米,每人1年就算吃掉180公斤米(在这个时候不可能那么少),这些米也只够35个人吃一年。
问题是,县官本身恐怕就有一大家子,手底下还有许多办事人员,这些人不能白干活啊?也就都要靠他的工资来撑着。
另外,更可怕的是,有40%的米他是拿不到的,那一部分就光明正大地被皇帝折换成别的东西,例如绢布、棉布,甚至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不是缺什么发什么,而是国库里富余什么就发什么,这些东西远远不值那些米的价钱,但政府却有着硬性标准,就像指着20匹布说,这就值15担米!那么,它就值15担!
因此,扣除那40%几乎卖不出多少钱的东西,这位县官大人每年还剩下3888公斤米了,只够21个人勉强吃一年。
这样也无所谓了,反正勒紧裤腰带还能过。问题又来了,天杀的明朝政府竟然发一部分宝钞代替米和银两!
他们发的所谓宝钞,可一点都不像塞拉弗公爵阁下的代币券那么管用。
事实上,没有准备金,也不存在印得手软诸多问题,皇帝只管叫人印,户部只管往下发,宝钞上写着一百两,恐怕连120的价值都没有,这些东西拿回去买米?估计只有脑子有问题的家伙才会卖吧!
这样算起来,这位县官大人的日子真是没法过了。
难怪,当初洪武年间,宏文馆学士罗复仁过得很清廉,因为没钱买不起房子因此只能住在郊外一座破房子里,朱元璋有次跑到他家里去看,看见两间破瓦房外一个民工正在提着桶刷墙,他就问了,罗复仁在哪里?没想到这位仁兄一见皇帝大惊失色,跪下来说道:“臣就是罗复仁!”
这令朱元璋也感觉到尴尬和惊讶。
可想而知,如果都按照明朝制订的官俸标准,十个大臣有十个吃不饱穿不暖。
想想旧事,再听听现在皇帝突然发布的命令,所有的官员们都保持了沉默,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受够了穷困的,听到这种命令,觉得朝廷不会是在耍我们吧?用些点子贪到点小钱还过得去的,听到这种命令,觉得想松气又不敢松气。那些大贪官们,听到这种命令,则肚里笑得都要痛了,那怎么可能?朱家的人那么小气,怎么会突然大方起来了呢?
因此,成奉在迁都准备的工作报告中,着重罗列了这一点,立刻就被人猜想是那种既好看又摘不到的甜果子而已,恐怕迁都的事情一完,皇上就会选择性失忆了。
成奉倒是觉得很得意,他见大殿里如此安静,立刻把声音也放低了下来,以免自己喉咙受到伤害这个家伙还是很注重保养的,可是喝凉水都长膘。
“以上薪俸标准,在太后、诸宫嫔妃、内官、内阁、六部府库正式搬迁完毕后一个月内执行,尽早办完,尽早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