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人分享如何“合理”减少份量:“酸奶组合装,放两个快过期的搭一个新日期的,反正顾客一般不会立即发现。”
当然,每团外卖也不是傻子,这些商家的行为明显是在薅每团羊毛。
目前,还需要这些商家提供流量,让每团外卖速购的数据变好,后面就不是这么好说的了。
速购的推出同样在骑手群体中引发了巨大震动。各个骑手微信群和驿站休息区,这个话题的热度丝毫不亚于商家侧。
“今天上午就跑了800块钱!”一个骑手在群里晒出收入截图,引起一片羡慕。
“速购单子单价高,距离短,比送餐划算多了。”另一个骑手分析道,“特别是数码单,一单配送费就20块,还经常有小费。”
许多骑手表示,速购订单大幅提升了他们的收入水平,特别是那些住在商业区附近的骑手,订单密集,效率极高。
“送手机和送外卖完全不一样,”一位有经验的骑手在群里提醒新手,“要当面验货,要签收,有时候顾客不在家还得等,一单的时间能送两三单外卖。”
另一个问题是对装备的要求:“今天接了个红酒订单,结果洒了一点,被顾客投诉了。以后这种易碎品得特别小心。”
一些骑手开始分享经验:如何安全配送数码产品,怎么处理生鲜商品,什么类型的订单性价比最高。一个新的骑手知识体系正在快速形成。
骑手们逐渐意识到,外卖的主力似乎不仅仅是美食了。
聊着聊着,骑手交流群里,关于收入的讨论正炸开锅。
“刚对比了下,每团速购这单量密度,甩同城急送八条街。”老骑手张磊甩出两张截图,左边是速购单日680元收入,右边是其他平台的230元,“同样跑十个小时,速购的单子接都接不完,而且超市单多在写字楼,不用爬老小区七楼。”
立刻有人接话:“可不是嘛,京西到家的单子是多,但距离太离谱。昨天接了个从大仓到郊区的单,光来回就俩小时,配送费才35,不如在速购接三单超市货。”
群里开始有人算细账:“速购的数码单虽然要签收,但单价保底15,遇上大额单还有补贴。上周送了台笔记本电脑,顾客给了50小费,顶半天收入了。”
也有骑手吐槽:“别光看赚钱,速购对时效卡得死。超时五分钟就扣20%,昨天堵在路上晚了三分钟,白跑一单。”
“那也比送外卖强,”有人反驳,“雨天送外卖餐品洒了要赔钱,速购的商品包装严实,只要别摔着基本没事。我这三天净收入2100,比上个月整月的一半还多。”
“我觉得现在速购是一个机会,京西外卖虽然兴起,但是市场主要还是每团的,我认为这一战每团必胜。”
“京西那配送站我去过,单是多,但全是从大仓发的,取个货就得绕半小时。”骑手老赵在群里敲字,“咱速购直接从楼下超市取,取货时间能省三分之二,这不等于变相多赚钱?”
有人发了个叹气的表情包:“前阵子跟风跑过京西,跑了三天就撤了。郊区单子多,可一趟下来油钱都得贴进去。速购虽然卡时效,但至少都在市区里转悠,熟门熟路的。”
“听说他们要加骑手补贴了?”一个新人追问。张磊立刻回:“刚收到站长通知,明天起数码单每单加3块,生鲜单加2块。这时候不使劲跑,等补贴停了再后悔?”
群里瞬间热闹起来,有人开始晒自己规划的最优路线,有人讨论哪种车型适合跑密集订单,连之前抱怨时效严的骑手也改口:“严点好,规矩清楚,只要别超时,钱挣得踏实。”
骑手们议论纷纷,到底怎么选择他们也很迷茫。
不过有一点他们很确定,那就是不管最后哪一家外卖平台能够顺利,趁着这个各大平台都在补贴的机会,多赚一点钱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