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先前不同的是。
这次钱五师不再和徐云出门摸鱼,而是组成了第四个小组进行计算。
小组的另一个成员是个同样圆脸的中年男子,看起来三十出头,是计算组的一位成员:
此前提及过。
基地派来的计算组一共有十个人,之前的小组却有三个,所以早先的分配方案是334,有一个其实是多余的。
眼下钱五师亲自成立了第四小组,那么多余出来的人自然被拉来打起了下手。
按照职能的划分。
四个小组分别负责四个构型推导:
超声速轴对称
、
吸气式推进动力、
二维进气道构型、
以及。。。。。
考虑黏性情况下定平面形状的密切锥设计。
其中钱五师和徐云负责是第一个超声速轴对称,这也是整个过程中最困难的一个方向。
不过徐云倒还是开心的。
毕竟一来能和钱老搭档,他在情感上就先天不感觉抵触,反而很兴奋。
不夸张的说。
这是一种无上的荣耀,比什么上电视被采访、得某某某奖荣耀多了。
二来则是。。。。。。
超声速轴对称算是四个步骤中,最接近流体力学的一个领域,涉及到很多流体力学的知识。
这个方面徐云不说多精通吧。
至少不用像之前那样昆西附体,全程OvO。
接着很快。
四个小组便每组选择了一间教室,开始了各自的计算推导。
其中钱五师和徐云这组留在了原本的这间教室,毕竟照顾残疾人嘛。
「韩立同志。」
待众人离去后。
钱五师看了眼身边数算组的那位成员,沉吟片刻,对徐云说道说道:
「韩立同志,不知道你对超声速轴对称有了解吗?」
徐云点了点头,开口道:
「唔。。。。。。大致懂一点,比如说这是您提出的乘波体的三种生成方式之一。」
「其余的两种分别是或超声速二元流场,以及流经任意三维构型的超声速流场。」
「轴对称最小波阻构型可以通过经典最小阻力理论获得,算是最容易生成乘波体的方式。」
钱五师满意的点了点头。
随后他在演算纸上画了个比较简单的图示,说道:
「既然韩立同志你对超声速轴对称并不陌生,那么我们就直接进入正题吧。」
「我们这组在技术侧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将最小波阻锥导乘波体和内转式进气道完成一体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