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林石抢先答道:“好,石大人,你对小民这么好,小民自当感激,小民认捐五万两银子。”
生怕各个县衙的典史这种好位置都被别人抢去了。
石天雨没有吭声,没有表态,仍然是板着脸。
知道这些奸商是给脸不要脸的,就不给他们面子了。
心想:石某乃是堂堂的从二品官员,龙庭大将军,锦衣卫指挥同知,涪城知府,要你几万两银子干什么?能办成什么事情?哼!当石某是丐帮弟子吗?
~~
严林石举起衣袖,抹抹额头上的冷汗,急忙又颤声说道:“小民领头认捐十五万两银子。”
卓世才说道:“小民认捐十六万两银子。”
不甘示弱,比严林石多认捐一万两银子。
江在行和钱有余二人各自认捐十四万两银子。
石天雨仅从他们四人身上就拿到了六十万两银子。
当然,这不是私利,这是公务,是要入涪城府衙的公账的,是要拿来为老百姓办实事的,是要用来改善民生的。
~~
石天雨高兴起来,又说道:“那好,你们回去就让诸位公子找徐缓报到,府衙立即发文。至于后面由你们发起认捐的商贾,本官会在其他方面优待他们。诸位公子上任典史一事就不要说出去了,免得以后被人抓住把柄。都回去吧,以后本官心情好了,诸位再来喝茶。”
众人战战兢兢的告退,走出石府之后,陆续跪倒在地上。
在富商卓世才、严林石等人倡议下,涪城商会很快成立了。
不到月余,便为涪城府衙筹措银子一百六十万两银子。
~~
金色之秋,宽厚坚实。
涪城府衙大门口,站着一大群富商和围着观看的百姓。
徐缓手里拿着涪城各县富商募捐银子的芳名录,一一念着他们的名字和认捐的银两数目。
王朝亲笔记录。
彭金石领着一班捕快严密监视。
张慧和苏醒看着税吏将银子封入府衙金库里。
~~
石天雨待这些繁杂事署理完毕,便为前来围观的老百姓介绍情况,大声说道:“父老乡亲们,为解决涪城财政困难,为推进‘一正二抓三修’要务,涪城及所属各县的大财主慷慨解囊,不增加父老乡亲们一文钱负担,便为府衙贡献了一百六十万两银子。这是涪城百姓的一件大好事啊!咱们不应忘记他们!要很好的感谢他们!”
“啪啪!”
围观的百姓登时掌声如雷,个个使劲喝彩欢呼。
也纷纷议论起来:石知府实在太好了,几个月来为咱们涪城老百姓办了那么多的实在事,让涪城变得漂亮了,还不用俺们老百姓出一两银子。
“石大人真是太有才了!”
“石大人的凝聚力真好!”
“石大人真是一心为民的好官清官!”
“石大人是百年一遇的好官啊!”
“哪里?是千年一遇的好官啊!”
~~
石天雨待那些喝彩声和掌声停下来,便又大声的说道:“那么,为何要在府衙大门前发起募捐活动呢?”一群富商和老百姓以及府衙公差人员登时肃静,都把眼睛瞪大,望着石天雨,张耳竖听,生怕错过了一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