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莺默然垂首,任由渐盛的晨光在纤长睫羽间流转。
她听着杜鹃真挚的哽咽,终是未再言语,只将药箱扣锁的轻响,轻轻掩入了渐起的晨风里。
杨嬷嬷在府中待人,向来是分了亲疏远近的。
她对夫人柳清雅身边服侍的人,素来是宽厚有加,时常有些小恩小惠,言语间也多是回护,故而能在丫鬟中间挣得一个“体恤下人”的名声。
然而,这份“仁慈”却如同秋日里短暂的暖阳,范围极其有限,一旦出了夫人院落,洒向府中其他那些无足轻重的仆役杂役时,便顷刻间消散无踪,只剩下刺骨的严寒。
她对那些低等下人,莫说是宽厚,便是连最基本的怜悯也时常欠奉,手段之严苛,心肠之冷硬,视人命几如草芥,府中暗地里流传的几桩旧事,足以令人闻之胆寒。
正因深知杨嬷嬷这判若两人的两面性情,当翠莺听得杜鹃言语中隐约触及嬷嬷那不为夫人所察的冷酷一面时,她心头蓦地一紧,到了唇边的话便硬生生咽了回去。
她只垂下了眼睫,目光落在自己鞋尖那一点细微的绣花纹路上,抿紧了唇,终是未发一言。
屋内一时静了下来,唯余窗外隐约的风声穿过廊庑,更衬得这一片沉默,沉重得有些压人。
再说眼前这满室凄惶的景象,原就是一场精心排演的戏码。
杨嬷嬷虽确实伤及肺腑,但在服下那碗融了灵植的汤药后,内息已渐趋平稳,此刻闭目卧于锦衾之间,倒有七分是刻意为之的伪装。
晨光漫过她保养得宜的侧脸,那刻意放缓的呼吸与微蹙的眉尖,皆是她与柳清雅心照不宣的合谋。
此番做戏的缘由,早在昨夜烛影摇曳时便已商定——柳清雅执意要借这场“病危”的风波,试探出潜伏在身边的暗桩。
杨嬷嬷唇边那抹未干的血渍,翠莺刻意沉重的诊断,都成了这局中精心布置的棋子。
只是苦了不明就里的杜鹃,当真以为老嬷嬷命在旦夕,连整理被褥时都放轻了手脚,生怕惊扰了榻上之人。
熏笼里残香渐冷,在晨光中织出淡薄的烟络。
杨嬷嬷合眼静卧,耳畔却留意着房中每一声叹息、每一记脚步——这场戏既已开场,总要演得真切,方能钓出那藏得最深的鱼。
柳清雅方踏出杨嬷嬷的厢房,便头也不回地朝着李牧之所在的正院疾步行去。
晨光熹微,浸染着九曲回廊,在她绛紫色的裙摆上流转不定。
她步履匆匆,云鬓间的累丝金凤随着动作微微震颤,映着初升的朝阳,折射出细碎而冰冷的光芒。
穿过月洞门时,带起的晨风拂动廊下悬着的铜铃,发出零星清响,却丝毫未能扰乱她坚定的步伐。
那张艳丽的面容上凝着刻意经营的焦灼,眉眼间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盘算——既然要演,便须做得周全,从杨嬷嬷榻前到李牧之院落的每一步,都须踩在这场戏的节拍上。
庭院里朝露未曦,在她绣鞋边溅开细微的湿意。她无心理会裙摆沾染的尘露,只将指尖深深陷进掌心,用真实的痛楚酝酿待会儿相见时该有的惶急。
朱漆廊柱在她身侧次第掠过,如同这场棋局中森然的界限,而她此刻正要踏过楚河汉界,去探一探对手的虚实。
柳清雅推开雕花门扉时,晨光正漫过紫檀木嵌螺钿圆桌,将三人用膳的身影勾勒得格外分明。
李牧之端坐主位,执箸的姿势依旧从容,指节在青玉筷上泛着温润光泽。
喜欢春生江上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春生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