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凉城,黄林也只在城中,留了十五万人。
剩下调集而来的一百六十万兵马,这被他分享到了城外周边,乃至于凉城往后到瓦亭县一线,处于各个交通要点的城池之中。
近两百万兵马,是不可能聚集到一起,势必要分散出去的。
而这些分到城外的大军,没有防护,面对汹汹而来的赵军,自然做不到依城而守。
只能硬着头皮,拉开阵势,在战场上和他们硬干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而干了一个月,结果也很清楚了。
两军不分上下,或者说,赵军略微处于上风,楚军有些劣势。
不过这个劣势并不大,楚军的底子也很厚。
此时哪怕损失了三十三万兵马,但在凉城一线,楚军剩下的兵马,也还在一百四十万以上,足可和赵国继续消耗下去。
“只是这么一来,战争就成为了纯粹的人命互兑。原本我突袭凉城,所取得的战果,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黄林盘算着如今局势,不由皱眉。
虽然他捏住了赵国的命脉,可在这个命脉被自己掐断之前,赵国的反扑也不是那么好承受的。
帝丘那边赶来的两百万赵军,就不说了。
对方虽然人多势众,可自己在占了凉城后,也不断从后方调集兵马,赶来支援。
两边在这里,虽有些许差距,但总体上还是同一个等级的军力,不至于露出什么破绽来。
白马前线那边。
楚军原本的主力,被抽调到了凉城这边,那里楚军的人数,便下降到不足百万了。
彻底从主力变为了一支偏军。
好在白马前线的赵军,经过赵成先前强攻凉城的消耗,兵力也大为减少,剩下人马也不足百万。
所以两边这么一番损耗,实力依旧差不多持平。
可是赵成回去之后,也是知晓以自己的处境,在粮草短缺的情况下,是根本无法带着大军久持的。
想要让大军存活下去,要么就率领兵马突破封锁,要么就不断减少大军的人数,以减少对粮草的消耗,从而维系更长的时间。
因此,在判明了自己处境后,赵成返回白马前线,便立刻动员兵马,对自己正面的楚军发起冲击。
他没想着再来打凉城,以此城的坚固,还有楚军的数量,怕是死干净了白马守军,都打不下此城。
反倒是白马正面的楚军防线,因为此前楚军一直占据主动进攻优势的缘故,营垒并没有按照堡垒的标准来修,只是一般程度的防御力。
从这个方向进行突破,可能性还更大一点。
尤其是楚军不断从白马前线抽调兵马后,这个可能性就更大了,大到已经成了白马赵军活命的唯一希望。
也因此,在了解了自身处境后,赵成率领的赵军,对于该处楚军营垒的冲击,也越为疯狂。
短短一个多月,白马赵军就先后发动了数百次突围进攻。
为此死伤的兵马,已经超过了五十万人,已经折损过半了。
而迎面的楚军,虽然占据了防守的优势,但营垒终究比不得城池,损失的人数也有三十多万,同样伤亡不轻。
到了如今,白马一线,楚军大概还剩下六十万大军,赵军则只剩下四十万左右,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形成了一定差距。
不过,也正是得益于先前的一番疯狂进攻,赵军消耗了大量的兵马,营寨中吃粮的人少了许多。
所以此时,他们的大营的存粮,倒竟是还能再坚持半月,比原本粮尽的时间多了不少。
同时也因为兵马的减少,对于粮草后勤的需求,也变少了许多。
加上北面冀州本土,在得知了白马一线赵军的近况后,也开始了紧急救援。
从北面征集了不少船只,开始利用白马县的那个小小渡口,往这边运输各种物资粮草,同时也开始小规模的撤离这里的赵军。